墨唐

第442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得到命令的胡女,顿时得到命令,顿时边舞边上前去拉颉利可汗。
顿时心中悲凉,想当初绳池之会,尚有蔺相如为赵王挺身而出,而他为阶下之囚,谁又会为他出头呢?
颉利可汗无奈,自得随着舞女勉强舞了一曲。
一曲过后,顿时满堂喝彩。
“右卫大将军,风采不减当年!”李渊哈哈大笑道。
“太上皇过奖!”颉利可汗一脸灰败道,回到自己的位置闷声喝酒,眼前的牛肉也顿时索然无味。
所有人都知道,李渊心有两大心病,一个则是玄武门之变,另一个他的老对头颉利可汗,当年大唐初建,颉利可汗连年攻打大唐北方边境,那几年李渊可谓是憋屈至极,年年对突厥厚礼贿赂,但是依旧不能填平颉利可汗心中的贪念。
玄武门之变,木已成舟自然无法改变,但是颉利可汗却囚禁在长安城中,今日场景恐怕就是专门为讨李渊开心。
二人相争一生,最后还是李渊胜了一筹,笑到了最后。
李渊尽兴之后,邀请众人共饮。
“有酒必有诗,无诗酒不雅!”李渊放下酒杯,朗声道。
顿时所有人不由自主的将目光投向最后靠门的墨顿,长安城的诗词大家中,墨顿风头正劲,而且篇篇都是脍炙人口。
墨顿苦笑,正要起身,却发现李渊却将目光投向一旁的冯智戴。
“冯爱卿虽然出生于岭南,听说极为擅长作诗,不知可否赋诗一首!”李渊带着三分醉意道。
冯智戴闻言一喜,连忙行礼道:“谨遵太上皇吩咐。”
“椎跣变冠裳,侏离化弦诵……”不得不说,冯智戴的确是有几分文采,写的乃是其祖母冼夫人对南越之地传播汉族文化的故事,椎跣乃为岭南之地的衣衫,如今人人都穿汉服衣冠,侏离乃是少数民族的乐器,如今人人拨动琴弦,而且将汉文化岭南的教化尽展无疑。
冯智戴一诗做完,顿时李渊脸色大悦。
“今朕大寿,颉利跳舞,智戴赋诗,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李渊亢奋道。
李世民闻言举杯道:“今四夷入臣,皆陛下教诲,非臣智力所及。昔汉高祖亦从太上皇置酒此宫,妄自矜大,臣所不取也。”
李世民言语姿态,恭敬至极,恍然犹如回到李唐并未起兵之时,当时父慈子孝的场景。
李渊哈哈大笑,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醉眼朦胧。
“臣等恭贺太上皇万寿无疆,万岁,万岁,万万岁。”整个未央宫中,群臣齐声恭贺道。
这一刻,李渊极尽荣耀。
第四百零三章 近视
“这就是老花镜?”
孙思邈和华元人手一个老花镜,好奇的架在鼻梁上四下张望。
李渊大寿过后,墨家攻克老花眼的消息瞬间在长安城传开,华老和孙思邈闻讯立即迫不及待的来到墨府,亲自试验老花镜。
二人虽然保养有方,但是毕竟年岁已大,也有不同程度的老花眼,带上老花镜之后,顿时视力犹如少年时期一般清晰。
“此物竟然如此神奇。”孙思邈惊叹道。他年岁已高,看病写药方难免吃力,由此老花镜辅助定然大为便利。
“谁能想到治疗老花眼的秘密,竟然隐藏在小孔成像之中。”华元也是咂舌道。他们医家一心醉心医术,讲究吃药治病,要是照此下去,再过千年恐怕也克服不了老花眼这个顽症。
墨顿解释道:“小孔成像乃是直线映射,而我们眼睛乃是曲面折射,二人极为相近,而老花眼则是……”
墨顿嘴里说着,随手在纸上将老花眼的原因用笔形象的画了出来。
“原来如此?”华元乃是有名的外科医生,闻言顿时了然,叹息一声道,“看来墨医院要有分出一个单独的科室,眼科!”
孙思邈郑重的点了点头。眼乃人体最为脆弱的器官,一直以来,一旦眼部出现问题,哪怕是华佗在世,也回天乏力。谁能想到老花镜竟然不是药石可医,竟然需要外部辅助。
华元和孙思邈不由得对视一眼,随着医家的不断兴盛,在墨医院内部渐渐的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认为医家已经可以和墨家分离。
然而如今看来,离开了墨家的扶持,医家恐怕很快被打回原形,也许以后墨家好医家注定分离,至少墨家子还在一日,医家将不会和墨家分离。
“此物售价如何?”孙思邈关切的问道。
此物日后若是推广到大唐,若是售价过高,恐怕能够承担的没有几人。
“一贯钱一副老花镜!”墨顿想了想说道。
“一贯钱?”孙思邈和华元顿时惊声叫道。
墨顿心中一愣,看着二老,不由得小心翼翼地说道:“要不五百文,实在不行,价格可以再商量!”
华元连连摆手,点头道:“好,五百文,就五百文!”
如此晶莹剔透,堪比玉石之物,竟然只要五百文,二人不禁犹如做梦一般,再说五百文定然可以让老人的眼睛重获新生,任谁来看,这都是极为值得的。
墨顿可不知道他们二老竟然不是显贵,而是认为买便宜了,不过他们二老要知道墨顿的成本的时候,指不定骂墨顿奸商呢!
很快,三人又谈论了一些曲池坊医学院修建的事宜,正要起身告辞。
突然墨五匆匆赶来,禀报到:“二位恩师,陛下相招。”
墨五现在同时在二位神医身边学医,共同称呼他们为恩师并不为过。
华元和孙思邈闻言豁然一惊,连忙起身。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