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夫子道:“虽然是韦家,但是背后却并没有那么简单,新刊的名称乃是《儒刊》。”
“儒刊!”墨顿露出一丝讥讽道,“这么说来,还有儒家的影子。”
李夫子凝重的点了点头,那些编辑都是他亲手带出来,却被功名利禄一诱惑,竟然这么多人背信弃义,这不得不让他心寒。
李夫子凝重道:“从此以后,儒刊将会成为墨刊最大的对手。”
“夫子还在这里,莫非韦家没有邀请夫子?”墨顿玩味的看着一旁的李夫子,毕竟李夫子也算是儒家之人,儒刊创立,自然不女错过挖李夫子。
“老夫在墨刊做的好好的,当然不会去韦家受那闲气。”李夫子嗤笑道,自然有人来挖他,被他一口回绝。
李夫子虽然也是儒家,但是行为乖张偏激,为儒家所不容,称之为怪儒,然而在墨刊中李夫子却一言九鼎,针砭时政,好不快意,又岂会在意这些,再者还有墨顿乃是他的金主,开办夫子学院,兴建学舍,义务教育的成败乃是墨家之手,他岂能离开。
“除此之外,墨三那里也有不少雕刻工被挖走!”李夫子唏嘘道。韦家出手太狠了,直接搬空了半个墨刊。
墨顿眉头一竖,冷笑道:“那些人这时才发现报刊的重要性,到让墨某高看了他们?”
李夫子顿时不解的看着墨顿道:“你就不担心《儒刊》壮大?”
要知道,儒刊一旦成立,墨刊定然会首当其冲,而墨顿竟然还一副不以为意的样子。
“理越辩越明!墨家巴不得诸子百家各出一份新刊,再现百家争鸣。”墨顿冷笑道。
报刊的出现可以说对文明的一大促进,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求知欲,大大促进各种知识的传播,理念的碰撞,在这个时代来看,称之为信息大爆炸并不为过。
《儒刊》的出现,可以说一直都在墨顿的算计其中,甚至对墨顿来说,这些人的反应实在是太迟钝了。
“那墨刊应该如何应对?”李夫子有些局促道。他虽然写文章行,但是对于经营一道却毫无经验。
墨顿摇头道:“报刊的价值在于新闻的时效性,只要墨刊的所记载的新闻乃是最新、最快之事,那墨家自然处于不败之地。”
“难道我们什么都不做准备?”李夫子郁闷道。
墨顿从怀中掏出一摞稿纸,递给李夫子,自信道:“夫子若是不放心,可以将此刊登在墨刊之上,保证将儒刊打得溃不成军。”
“梁祝?”李夫子接过稿纸,不解道。
“此乃是小说。”李夫子豁然睁大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墨顿,他没有想到墨家子竟然还兼修小说家。
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李夫子自然知之甚详,此乃晋朝的爱情故事,在大唐也颇为流传。
李夫子坐在那车上,低头看去,当看到祝英台男扮女装进入书院读书之时,顿时恍然明白墨顿的意图。
墨顿微微一笑,虽然他夜宵之夜和长乐公主定情之事已经从伦理上解决,已经无人指责,然而墨顿并不满足于此,他要让长乐公主成为人人羡慕的对象。
《梁祝》就是他第二步计划。
第四百六十七章 舆论战
将梁祝交给李夫子之后,墨家子并未放在心上,而是交给李夫子全权负责,他则全心全意准备第二届墨技展。
贞观七年,二月初二,第一届墨技展一炮而红,让墨技的力量第一次出现在大唐,震惊世人,今年的墨技展同样定在二月初二,经过墨刊的不断宣传,早就广为人知。
第一次墨技展的精彩让众人早就遗憾不已,第二届墨技展自然万众期待,长安城市民纷纷摩拳擦掌,就连洛阳城也有不少人闻讯赶来,不想错过这个盛世。
然而,墨顿信心满满,而李夫子严阵以待,不停地打探儒刊的情况。
“夫子,韦家不但从墨刊挖人,而且从长安城各大印书商中同样挖来不少能工巧匠,看来韦家这次是来者不善呀。”墨三一脸凝重道。
李夫子苦笑道:“何止是来者不善,简直是和墨刊针锋相对,据老夫所知,白马书院、应天书院,以及长安城洛阳各大文宗,纷纷为儒刊撰文,这一次,儒刊可是有备而来呀!”
李夫子经营墨刊近一年,也有自己的人脉,韦家的动作自然而然瞒不过他的眼睛。
“夫子可有对策?”墨三焦急道。
李夫子摇摇头说道:“墨刊最宝贵的乃是天下墨家子弟传来的各地消息,又岂能是几个文人写几篇文章就可以的。如今墨刊最核心的乃是长安洛阳一代,其他各道的消息,传递却极为缓慢,你立刻组织人手,派往大唐十道,扩大消息来源,力保处于不败之地。”
墨三郑重的点了点头。
“除此之外,墨顿不是邀请法家入住墨刊,以我看,目前最为合适,你去请韩夫子就以韩家女案为例,开辟法家专栏。”李夫子道。
韦家有一众文宗为其摇旗呐喊,声势浩大,墨刊自然不敢怠慢,法家韩正的名头也并不比这些文宗弱,再加上目前墨刊的编辑被韦家挖走一半,韩正的加入正好可以弥补墨刊的空缺,正好一举两得。
李夫子做完这一切,这才放下心中的石头,说实在墨刊虽然为墨家创办,但是墨家并没有用此大肆宣扬墨家,反而所报道的事情也极为中立,这也是墨刊火爆的原因。
“我就不信单凭几个文宗大儒就能支撑一个报刊!”李夫子心中怒火中烧道。
“李夫子,三哥!不好了!长安城很多客户要求退订墨刊!”一个墨家子弟匆匆跑进来慌张道。
“退订墨刊?”墨三顿时心中一慌,如今墨刊就是凭借如此大的销量这才吸引众多广告商赞助,若是墨刊的订阅量大降,那些广告定然转头他家。
“一定是那些老顽固的授意!”李夫子怒喝道。
退订墨刊的大多是学舍、衙门、以及文人墨客,之前这些人别无选择,只能看墨刊,而如今儒刊即将成立,这些人竟然立即翻脸,将墨刊弃之如履。
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很快又有消息传来,对于长安城的投放广告的商户也纷纷断绝赞助。
“都是哪些家?”李夫子怒声道。
墨三苦涩的曝出几家的名字。
李夫子冷然道:“这些都是官宦之家控制的生意,并无意外,然而墨刊尤其是他们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地方,放出风声,若是主动毁约的商户,墨刊从此以后不在与其合作。”
“那么多退订怎么办?”前来禀报的墨家子弟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