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祝英台却在大喜之日,外传嫁衣,内穿孝服,这样的剧情极为不合礼教,但是正是这样的冲突,却让所有人记忆犹新。瞬间对祝英台的好感升到了极点。
“既然事已至此,那为何祝父还要逼迫祝英台出嫁呢?”街口之处,李老实叹声道。
所有人默然!众人心中都明白怎么回事,但是却无一人说出口。
也许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间本身就是悲剧,只是墨家子为其赋予了太多对美好爱情的寄思。
不少开明之士,此刻这才发现原来看似美好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何等的残酷,哪怕梁祝二人情比金坚,以死抗争,然而最终的结局却依然没有能够改变。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双方自愿!此刻,我等才真正理解墨家子的用意!”无数年轻人心中庆幸道。
墨顿的全力抗争争取来的双方自愿,虽然只是给男女争取了一个签字的机会,但是却让男女有了一丝抗争的手段,而不是向梁祝那样,毫无还手之力,只能被动接受。
一些老人看此也不禁心有戚戚,不少人更是心中惭愧,祝英台的父母又何止是个例,这样的父母恐怕在大唐比比皆是。
“也许梁祝生在此时,结局或许会不一样?”众人心中豁然升起这样一个这样的念头。
随着剧情的发展,祝英台的轿队经过梁山伯坟前之时,祝英台下轿祭拜梁山伯。
“突然狂风聚作,大雷大雨,轰然一声,坟墓豁裂,祝英台纵身跃入,仆人欲阻,扯下衣襟,片片化作蝴蝶,随风飞舞。”
众人虽然对结局早有预料,毕竟在一些记载中祝英台最后殉情,二人合冢,被称为义妇冢。
墨顿在还原史实的基础上,却做了升华。
“化蝶!”
当众人看到化蝶的时候,不少人拍案叫绝。
梁祝二人死后化蝶,再也不用受到了世俗理论的约束,快乐自由的再一起。
“点睛之笔呀!”众人惊叹道。原本悲痛的心情,豁然升起一丝丝希望。
在道家流传庄周梦蝶之说,二人虽然在世俗被分开,却化成蝴蝶在人间翩跹飞舞。
“从此以后,世人见到蝴蝶翩飞就会想起梁祝!梁祝化蝶流芳百世也!”青衣老者叹道。
梁祝的故事原本只是少数地区流传,如今经墨顿写的梁祝,恐怕大唐内外妇孺皆知。
商户屠夫抹了把眼泪,放下手中的屠狗刀道:“原本墨家子把梁祝写死,老子正要找他算账,不过看到梁祝化蝶,这次放过他了。”
整个长安城中,原本准备再次去围困墨府的众人,纷纷放下手中的臭鸡蛋,烂菜叶,一个个拿起手中的墨刊怔怔的出神。
“这还有墨家子的一首词!”李老实余光一扫,突然惊喜道。
众人一惊,他们只顾叹息梁祝化蝶,竟然一时恍惚,以为已经完结,却没有想到还有。
众人顿时纷纷抢着看去,要知道墨家子的诗词那可是冠绝大唐,每次作词都是脍炙人口。
“吾曾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
予因买得之,葬之渭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
“大雁殉情!”众人不由一愣,他们才看到梁祝中祝英台殉情,却没有想到一头大雁竟然也有殉情之说。
“此并非虚言,自古以来,大雁殉情之事广为流传,在下都曾经有所耳闻!”青衣老者点头道。
动物界流传殉情的传闻并不在少数,比如说民间传说,鸳鸯一旦配对,终身相伴。将其视为爱情的象征,一方去世,另一方绝食很快郁郁而终,除此之外还有天鹅等也都有殉情之说。
“连大雁、天鹅都会殉情,那爱情是什么,竟然有如此大的魔力?”一个青年感触道。
“这乃是自古以来都在探寻的问题,恐怕连聪明如墨家子也不知道。”青衣老者指着墨刊叹道。
只见墨刊上,墨顿在词中开篇就问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几乎所有人看到第一句都不由自主的被惊艳到,唐朝虽然开放,但是可没有多少人会如此直接,哪怕是写情的唐诗也不过是托物言志,借物寄思。
到底是什么是爱情,能让梁祝如此奋不顾身,生死相托,更是让墨家子这样的人物为了爱情辗转反侧费尽心机。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众人顿时叹息不已,大雁南飞,去的时候比翼双飞,回来的时候,却是形单影只,这万里云路,途径千山,形单影只是何等的痛苦。
大雁皆有情,何况人乎!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爱情是人类情感中最为微妙的,它可以润物细无声,也可以犹如火焰一般炙热。
也许所有人都说不出情为何物,但是通过梁祝化蝶和雁丘词,恐怕所有人都对爱情在心中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
第四百九十五章 长乐的决定
“泾渭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长乐宫中,长乐公主手中托着墨刊,一遍又一遍的读着雁丘词。
如果说梁祝乃是为了她正名,而这首雁丘词,则是墨顿的公开表白,这怎能不让长乐公主感动。
长乐公主看着墨刊,眼神却渐渐地坚定起来。
“你我之间两相情愿,又岂能如梁祝一般,抱憾终生。”长乐公主心中暗暗下了几个决定。
在梁祝悲剧中,固然有礼教的悲哀,也有造化弄人,若是梁祝二人早日真身相见,梁山伯赶在马家之前提亲,或许将会是不一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