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唐

第628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众臣心中一紧,八百里加急只有发生战事的时候,才会使用,如今伏允已经伏诛,吐谷浑已经平定,怎么还会有战事,莫非高甑生所告之事为真!
李世民眼神一缩,伸手一招,庞德立即将急报接过递到李世民的手中。
李世民打开一看,看到急报的内容顿时脸色一松,一封急报李世民足足看了一刻钟。
“不知前线有何战事?”房玄龄在百官的示意下,试探道。
李世民哈哈一笑,将手中的急报交给百官传阅道:“诸位拓跋部落已经平定,拓跋赤辞不日将会到达京城。”
“当真?”
房玄龄和百官争相传阅急报。
“国家利益为重!”
“任何胆敢向大唐挥刀之人皆为敌人!”
“原谅拓跋赤辞是陛下之事,我等的任务就是送拓跋赤辞见陛下!”
……
八百里加急中,一句句慷慨激昂的话语顿时激起了整个朝堂的骄傲。
“国家利益!”
李世民越是品味这句话,越是觉得意味深长,此四个字恐怕可以作为大唐日后的行事标准。
武将们也是不禁傲然、激情满怀,当年东突厥向我大唐挥刀,东突厥灭亡颉利可汗被俘虏进入京城,那动人的胡旋舞舞姿至今让人念念不忘。
吐谷浑胆敢向大唐挥刀,伏允的人头正在送往大唐的路上,更别说你一个小小的拓跋部落,又有何胆量胆敢挑衅大唐。
文官更是眼睛一亮,如此一来消灭了胆敢挑衅大唐权威的拓跋部落,又维护了大唐的信誉。
不少文官已经在脑海中思索,当拓跋赤辞被送到长安城的时候,该如何对拓跋赤辞嘉奖各种虚无缥缈的封号,一如当年对待颉利可汗一般。
至于八百里加急中提到了收缴党项各部铁甲的事情,根本没有引起朝廷的任何波澜。
“那高甑生上告李将军一案……”长孙无忌试探着问道,既然李靖已经攻破了拓跋部落,那高甑生上告李靖沽名钓誉意图谋反的事情自然不攻自破。
“简直是一派胡言,李将军忠君为国,为了国事不惜远赴千里远征,如此劳苦功劳,又岂能任人污蔑,来人,派遣使者前往兰州,立即将高甑生李道彦二人就地免职,押回长安城交给三司会审!”李世民大喝道。
第五百七十七章 山东大水
“启禀陛下,如今吐谷浑已经平定,不知如何安置吐谷浑之地!”房玄龄躬身说道。
他乃是百官之首,如今战事已经结束,是考虑如何处理吐谷浑的时候了。
房玄龄话音一落,顿时百官不禁为之一振,这才是今日要商议的要事,就连李世民也不禁呼吸一促,吐谷浑方圆数千里,相当于一成大唐的疆土,虽然大都是贫瘠的沙漠之地,却有难得的草场,要是能够纳入大唐的版图,那也是了不得丰功伟业。
苏令侬昂然出列道:“启禀陛下,以老臣之见,此事何须商议,我大唐倾国之力才将吐谷浑平定,岂能再养虎为患,何不效仿前朝,在吐谷浑旧地重设青海四郡,将其纳入大唐治下!”
对于农家来说,最不嫌弃的土地,能够有更多的土地,才有农家发展壮大的基础,而且青海之地牛羊众多,而解决夜盲之症的关键正好在于肉食。
“陛下万万不可!”御史权万纪反驳道,“杨广暴虐成性,其故计又岂能让我朝效仿,再说,杨广虽然吐谷浑设置郡县,却是形同虚设,政令不出伏俟城,根本掌控不了青海之地。”
李世民不禁眉头一皱,隋朝对吐谷浑的统治极为薄弱,否则也不会轻易的被犹如丧家之犬的伏允重新夺回来。
苏令侬摇头反驳道:“此一时彼一时,吐谷浑地势偏远,来往不便,如今我大唐砖路畅通,从长安城到兰州之地,日夜兼程也不过三天时间,一旦青海之地有异动,朝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消息。”
李世民顿时眼睛一亮。朝廷掌控地方最佳的距离乃是七天到达,甚至在最遥远的岭南道,有些消息传回长安城甚至长达半月之久,这么算来,吐谷浑之地距离长安城也不是太远。
青海之地虽然地势广阔,大不了再修建一条砖路,有了青海之地数不尽的牛羊输入大唐,这笔生意怎么做都很划算。
“我等出师乃是讨伐吐谷浑犯边,若是灭其国,占其土地,恐怕会让西域各国惶恐,不利于大唐边关稳定。”
不少文臣纷纷进言,大讲仁义道德,再到边关安定,反对直接占领吐谷浑。
不少朝臣也为之动摇,纷纷进言反对设立郡县,哪怕是李世民也不禁顾虑三分。
“诸位爱卿有何意见!”李世民将目光投向最前排的魏征几人,他们几人才是大唐真正的顶梁柱,李世民一旦有悬而不决之事,多向几位询问。
“启禀陛下,如果我等直接重设青海四郡,定会激起当地部落的不满,不利于大唐统治,陛下何不让慕容顺复国,加以大军辅助,慕容顺在吐谷浑中并不根基,只能依靠我大唐,一来我保证我大唐的利益,二来则可以扶持吐谷浑,拱卫西部边疆。”魏征傲然道。
此乃他思索良久的计策,实乃一石二鸟的良计。
“不错,我等可以效仿突厥之例。”萧瑀点头附和道。
对于这等事情萧瑀最有说服力,他乃是前梁后人,萧皇后之弟,南梁被李靖灭国之后,他非但没有被追究责任,反而被李世民重用,位宰相之列。
“突厥之例!”
满朝朝臣不禁微微颔首,大唐击败突厥之时,只因为出兵奇袭,攻破了突厥牙帐,俘虏了颉利可汗,却并未占领突厥一寸土地,这才解决大唐北疆长达十年的边患,得到了西北各部的尊敬,被西北各部尊称为天可汗。
一时之间,众臣大都倾向于魏征之计。
“臣反对!”
一个让所有人都极为意外的大臣出列道。
“长孙无忌!”
满朝顿时愕然,没有想到是他竟然反对,就连李世民也不禁侧目而来,长孙无忌位列凌烟阁功臣第一,其分量之重,无人能够出其之右。
长孙无忌昂然道:“启禀陛下,当时我等未占突厥一寸草地,实乃是因为当初突厥实力并未受损,更有薛延陀和铁勒九姓虎视眈眈,乃是不得已之策,而如今我大唐长途远征数千里,执伏允人头而归,青海之地再无反抗之力,岂有不取之礼,天授不取必遭天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