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子,难道真的这么神奇么?”鱼状元楼的包厢之中,武媚娘好奇看着狂热的信徒。
一旁的墨五不由冷哼一声道:“什么舍利子,以我来看,不过是人体内的结石罢了,小五在行医过程之中,可是见到过不少人体内有着各种的结石。”
作为学医之人,墨五自然不相信舍利是多么神奇,联想到他的经历,就将舍利认定为结石。
“不会吧!”武媚娘不敢相信道,目光不由自主的将眼光看向一旁的墨顿。
墨顿微笑道:“只是有这个可能,人体之中的确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结石,不过结石和舍利相差太大,再加上,有结石的大多是疾病缠身的病人,而舍利大都是身体健康的高僧所留,有点对不上。”
鱼二不甘示弱道:“依我看一定是吃素的原因,僧人每天都吃素,或许是吃素才有舍利子,我等常人大鱼大肉这才没有。”
墨家众人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很有这种可能。
然而墨顿却再次摇头道:“从本质上来说,人和动物是没有区别的,一些素食动物火化也并未出现过舍利子的现象。”
一旁的武媚娘,忽然眼睛一亮道:“那一定和火有关,恐怕普通的火化才会有舍利。”
墨顿点头道:“那是自然,如果真的放在墨家村炼钢炉中火化,恐怕只剩下骨灰了哪里还有什么舍利。”
墨五也是恍然道:“如此说来,舍利子和骨头脱不了干洗,骨质较硬,火化之时根本烧不尽,舍利子最有可能就是骨骼残留。”
“很有可能。”墨顿赞同道。
鱼二忽然惊喜道:“也许是陪葬品,佛家可是很有钱,听说慈恩方丈的袈裟可都是有金丝镶嵌,悬挂不少美玉宝石,这些定然是随着火化,那这些舍利子或许就与之有关。”
墨顿赞赏的看着众人,几人三言两语竟然后世关于舍利子的猜测猜的一个不拉。
“舍利子固然神奇,至今无人能够得知其原理,然而绝对离不开结石、骨头、牙齿、陪葬品。”墨顿点头道。
“这么说来,佛家的舍利子并非是神奇之物,我们要不要……”墨五兴奋道,想要让墨刊像瑜伽一样,再次报道一次。
墨顿苦笑摇头道:“舍利子乃是佛门圣物,普通人只能看不能摸,你根本就没有见到过又如何报道,再说,以墨家和医家现有的水平也根本检测不出舍利子是如何构成的。”
“这么说来,此乃舍利子乃是无解。”墨五失望道。
墨顿点了点头道:“不错,舍利子没有破绽,舍利子可是佛门最大的底牌,乃是佛门兴旺的根基,又岂能让你轻易破解。”
“那大慈恩寺这般行为……”武媚娘看着狂热的长安城百姓,不由皱眉道,在他们舍利子并没有什么神奇的功效,然而不少信徒却疯狂的崇拜,甚至不惜为其破费钱财只求平安祈福。
墨顿露出一丝冷笑道:“舍利子虽然没有一丝破绽,但是并不代表大慈恩寺没有破绽,要是慈恩大师的佛骨舍利留在大慈恩寺让信徒瞻仰这自然没有问题,然而大慈恩寺却不满足于此,却为慈恩大师的舍利举办法会,引得长安城百姓万人追捧,这却是最大的破绽。”
“信徒越多,那岂不是对佛家越有利么,怎么会是破绽呢?”墨五不解道。
其他众人都不解的看着墨顿,只有一旁的武媚娘却若有所思道:“佛门如今声望大涨,信徒大增,那岂不是抢了道家不少信徒,这样一来道家又岂能坐得住。”
“岂止是道家,恐怕连儒家也坐不住了,其他百家恐怕也都在观望之中。”墨顿口中说道,眼光却不由的将目光投向太极殿的方向,恐怕不用太久,一场关于佛门的风波将会再次袭来。
第七百八十八章 百家反应
玄都观中,李淳风见到玄都观空无一人道观,不由脸色阴沉。一直以来,道家都有一个强劲的对手,那就是佛家。
佛家自从东汉时期传入之后,一直在中原之地不断地发展信徒,原本道家一家独大的局面很快被打破,甚至已经被迎头赶上,现如今在大唐的支持下,以道家为国教,道家有了长足的发展,而道观的数量却依旧比不上寺庙。
当然这也有道家最为修仙养生,喜欢在名山大川修建道观,而佛教则是喜欢在繁华都市修建寺庙,其造价和难度自然不一样,然而却不得不承认,佛家的规模如今已经超过了道家,无论是信徒,还是寺庙和僧侣,佛家都占据优势。
“师傅可有消息传来!”李淳风深吸一口气,向一旁的道士问道。
袁天罡自从写出推背图之后,身体一直不好,元夕之夜墨道两家共同窥月之后,就借机向李世民提出了辞官,被李世民任命为火井县令,早已经离去,可以说如今长安城道门的领袖已经是李淳风了。
“回太史令!并未有消息传来。”道士恭敬的回答道。
“已经不能再等了,如今百家都在奋进,其他百家纷纷逆流而上,唯有道家不断衰败,如果错事这个机会,恐怕道家悔恨终生。”李淳风坚定道。
如今其他百家的发展势头极为迅猛,而道家为了完成统一,自废武功将道家炼丹之术否定,如今外丹一派的道家人士简直是自成一脉,研究什么物质永生之术,甚至和墨家更为亲近一点。
然而没有想到道家自废了炼丹之术,而佛家却祭其了舍利子的大杀器,立即让道家陷入了劣势,长此以往,道家恐怕定然会日益衰败。
“可是如今道家和佛门并未撕破脸,如果太史令突然挑起佛道之争,恐怕会引起世人非议呀!”身后的道士一脸担忧道。
李淳风点了点头道:“本太史令虽然不能主动挑起佛道之争,并不代表前太史令不可以。”
道士闻言顿时恍然道:“太史令所说的莫非是……”
李淳风冷笑道:“不错,就是前太史令傅奕。”
道士不由皱眉道:“傅大人虽然曾经担任过太史令,但是却是儒家之人。”
李淳风露出一个神秘的笑容道:“你以为这一次儒家就会坐视佛家做大么?”
孔家之中。
孔惠索正在时而皱眉苦思,时而奋笔疾书,不停的在编撰自己的心血《字典》。
“砰砰!”
一阵敲门声传来,孔惠索立即吓了一个机灵,赶紧将手稿藏了起来,拿出一本《论语》放在桌前,这才高声道:“进来吧!”
“少爷,二叔公请你前过去。”一个孔府下人推门而入道。
“好的,我这就来!”孔惠索点头,起身跟随下人离去。
当孔惠索到达议事厅的时候,看到二叔公和孔颖达早已经在那等候。
“参见叔叔,参见二叔公!”孔惠索恭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