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这个时候,李世民这才知道为何连他也保不住墨顿,墨顿破解天狗食日,登上热气球升空云层,又用望远镜窥视月球,恐怕哪一个都难逃一死。
李世民不禁惋惜道:“值得么?为了一个不知真假的学说。”
“值得,当然值得!这世间最为宝贵的就是真理,墨家的存在就是为了破解未解之谜,找到这世间的真理。”墨顿坚定道。
李世民这才想起面前还有一个墨家子弟,不由用复杂的目光看了墨顿一眼。
“其实何止墨家,从最新的消息传来,上一任教皇已经将罗马最大的书馆付诸一炬,学校必须传授神学,这简直和焚书坑儒无疑。”
李世民不禁同情的看了墨顿一眼,秦朝的时候焚书坑儒,而在异域之国却是焚书坑墨,不,是焚书焚墨!
“除此之外,大食的女子必须每天黑纱蒙面,仅仅可以露出眼睛,其容貌只能自己的丈夫看到。”
李世民不禁愕然,想到自己后宫之中,越来越大胆的着装,他也并没有有什么,哪怕是自己后宫之中,最为美艳的郑充华,他从来没有让其面纱遮面的想法。
“天竺之中,将人分为四种,各种性之间不可通婚,像微臣这种墨家子弟,也就划分第四种最为低贱的工匠,哪里能够娶到第二等级的公主。”墨顿委屈道。
李世民闻言恨恨的瞪了墨顿一眼,忽然有种很是赞同种姓制度的想法,这样一来,墨顿就不敢胆大包天打他宝贝公主的主意了。
“等等,公主才第二等级,那第一等级是谁?”李世民皱眉道。
“当然是僧侣了。”墨顿回答道。
顿时李世民再也没有实行种姓制度的念头了,他怎么能容忍自己头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权力。
“这就是墨家所掌握的这天下间所有文明国度的信息,还请陛下抉择。”墨顿说完,再也闭口不言道。
顿时整个宫殿陷入死一般的沉寂,良久之后,李世民喟然叹曰:“如今佛家并未为患大唐,灭佛自然万万不可,就以你救佛之策吧!”
“陛下英明!如此一来两全其美,佛家和大唐皆有益处。”墨顿重重的舒了一口气道,如此一来既不用激烈的手段,又能消除佛家之患。
“明日你就全权代表朕前往罔极寺,代表朝廷商议佛家之事。”李世民忽然话语一转道。
“我!”
墨顿闻言不由睁大眼睛,不敢相信的指着自己道。
“怎么,你不是在朝堂上侃侃而谈救佛之策,如今正是机会,再说,你可是曾经帮助了道家解决了内患,再帮一次佛家又有何不可?”李世民逼视墨顿道。
“微臣领命!”
墨顿张大了嘴巴,无奈的点头领命,他发现李世民不坑他总有点不甘心,他的救佛之策虽然可行,绝对是却触犯了佛门不少的利益,这一次他可是彻彻底底的得罪了佛家了。
第七百九十八章 反转
罔极寺!
罔极寺乃是慧园大师的落脚之处,这里早已经被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少林本就是禅宗的祖庭,再加上慧园大师的名声。
其前来长安城的消息早已经在长安佛寺之间传来,不少僧人都纷纷前来拜会,一时之间,往日之中冷清的罔极寺高僧云集。
“慧园大师能够亲自出面,实乃佛家之幸!”会昌方丈重重的松了一口气道。
法琳大师也是侥幸道:“据说傅奕和墨家子巧如舌簧,几乎已经说动陛下,若非是听到了大师到来的消息,恐怕佛门已经遭劫了。”
朝堂之中倾向于佛家的官员不少,墨家子的救佛之策自然很快的传到一众佛家的耳中,若非慧园大师及时赶到,要是李世民当场下令限佛的政令,恐怕为时已晚。
“不错,墨家子救佛之策更是极其阴险,如果真的让陛下采纳,我佛家恐怕永无翻身的机会。”同仁方丈一脸怒然道。
“救佛之策!”慧园大师愕然道,他只听辩机说墨家子屡次攻击佛家,怎么转眼变成了墨家子的救佛之策。
同仁方丈冷笑道:“墨家子口出狂言,大言不惭认为佛家还会经历第三次灭佛和第四次灭佛,竟然要让佛家自毁前程,控制佛寺和僧尼数量,还真当自己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了。”
“第三次和第四次灭佛!”慧园大师心中一痛,他可是亲身经历过北周武帝灭佛,自然知道那一段佛门暗无天日的岁月,一听到佛门还即将有第三次和第四次灭佛之灾,不由的心中一禁连忙追问道。
“这不过是墨家子信口雌黄罢了,慧园大师不必当真!”同仁方丈大手一挥道。
“是真是假,听听无妨,假的老衲自然在陛下面前反驳,如果是真的,或许能让佛家度过此劫。”慧园大师坚定地说道,墨家子的名号在大唐褒贬皆有,但不得不承认墨家子的确是眼光独到,一力引导墨家复苏不说,更是带领医家崛起,解除道家内患,他又岂能等闲视之。
同仁方丈不由呆了呆,最后这才不情不愿的将墨家子在朝堂所推测的佛家的弊端,以及救佛三策还原了一遍。
“简直是笑话,佛家普度众生,能够度化罪犯乃是佛法精诚所至,墨家子未免管的太宽了。”
“就是,还用什么鎏金之法代替镀金之法,为佛祖镀金方显对佛祖的虔诚,薄薄的一层鎏金岂不是对佛祖的大不敬。”
“还让所有僧人懂梵语、写佛经,天下识字之人又有多少,诸子百家几乎占完了人才,又能留给佛家多少。”
……
众僧闻言,你一言我一语,将墨家子的救佛之策贬斥的一无是处。
众僧议论纷纷,而慧园大师却沉默不语,一言不发,在他的耳中始终萦绕着墨家子的几句话。
“如今的佛家不过是重走老路而已,不出二百年,当佛寺定当重现二武灭佛之前的弊端,第三次灭佛乃是计日可待。”
“正是佛家不节制的扩张才是佛门两次劫难的原因。”
……
众僧议论纷纷,然而很快的发现慧园大师却沉默不语,陷入了顿悟之中,不由的尴尬停住了嘴。
良久之后,慧园大师抬起头来,看向年纪最大的会昌方丈问道:“会昌方丈年纪最长,曾经经历过六十年前的灭佛之劫,老衲想问一下,六十年前的佛家和如今的佛家是否走的是同一条路。”
会昌方丈闻言,脸上浮现出一丝痛苦,陷入了追忆之中,六十年前的灭佛之灾是所有佛家难以企及的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