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顿沉思片刻,昂首道:“人皆有生老病死,然而经过墨家统计,我大唐的人均寿命仅仅三十五岁,其中城中人口寿命较高,大约平均四十岁,然而普通乡村则仅仅在三十岁左右。每年都会有大量的青壮和婴幼儿因病而亡,究竟原因则是良医和良药太少的缘故。”
在这个时代人们生病的成本很高,往往一个不起眼的病都有可能带走一条人命,而偏远的乡村更是有无数病人因为缺少良医,又地处偏僻,最终耽误病情。
李世民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墨顿所说的的确是大唐不争的事实。
“陛下可知道长安墨医院一天接待病人几何?”墨顿朗声道。
“嗯!”李世民不解的看着墨顿。
在墨顿的示意下,墨五朗声道:“回陛下,如今长安城墨医院日平均接待病人三千,一年足足百万人次。”
“百万人次!”
李世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一百万人次恐怕相当于整个长安城的总人口,这一百万人如果能够一半痊愈,那就相当于每年为大唐保住五十万百姓,这将是何等的功绩,这让李世民第一次为医家所动容。
墨顿脸色平静,对此结果并不足为奇,在后世好一点的三甲医院每日的接待病人数都会超过这个数字,当然这并不是整个长安城人人都生病,而是随着交通的便利,所有有能力到达长安城的病人都赶往墨医院,以至于长安城墨医院人满为患,这也是华老迫不及待在洛阳开办分院的原因,这才稍稍的减轻长安墨医院的压力。
“医家功劳卓著,朕定然重赏。”李世民郑重道。
墨顿摇摇头道:“微臣今日并非是为医家请功,而是替医家遗憾,如今医家刚刚兴起,墨医院不过是涵盖长安和洛阳两城而已,而其他各地的病人则苦无良医久亦。如果朝廷扶持医家,让天下百姓人人皆病有所医,天下百姓定然活命无数,人均寿命定然大增。”
李世民心中一动,看了墨顿一眼道:“朝廷扶持医家,不用藏着掖着,你小子有什么点子一并说出来。”
墨顿点头道:“微臣认为,朝廷扶持医家十分简单,只需让大唐各道集中本道名医,兴办医院,让天下百姓病有所医。”
“让大唐各道修建医院?”李世民呀然道。
“医院模式并不复杂,就是集中良医于一处,让良医专攻一科,术业有专攻定然可以让其医术大进,而且医院本身有很强大的盈利能力,朝廷只需要前期投入场地和药材,日后医院不但可以自给自足,甚至还可以赚取大量的利润。”墨顿解释道,就拿墨医院来说,前期只有李承乾提供的场地,墨家提供的资金和墨技,竟然如此迅猛的发展起来。
李世民不由点头,此计倒也可行,花费并不太多。
第八百八十七章 医家大兴
“扶持医家可以循序渐进,朝廷可以先支持各道筹建医院,有了利润之后,其次各州医院,各县医院,甚至是各乡医院也不会太远。到那时,天下百姓病有所医,又岂能平均寿命只有三十五,就是达到人均六十、七十岁也并不非不可能。”墨顿昂然道。
在墨顿看来,如果任凭墨医院发展速度实在是太慢了,如果有朝廷插手,定然可以让这个过程极大地简化,如此一来,医家可以迅猛发展,而天下百姓则同样受益匪浅。
一旁的李世民哪怕是见惯了大风大浪,也忍不住被墨顿的计划说的激情澎湃,看似异想天开,但是细想之下,也并非不可能,一旦人的寿命大增,对于大唐来说其中的好处简直是太多了。
然而这还并未完,墨顿继续道:“甚至未来医家大兴,天下百姓也未尝不能和墨家村一般全民实行免费医疗,那将是何等的盛世。”
“修建医院,免费医疗,你一个墨家村才多少人,整个大唐有多少人,你可知道需要多少钱财。”李世民好歹还有点理智,瞪了墨顿一眼道,墨顿的建议通常都很宏伟也切实可行,但是唯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太费钱了。
“和大唐百姓的性命相比,这点钱并不算什么?而且可以一步一步来,墨家村就可以实行免费医疗,在未来定然会出现一个又一个的墨家村。”墨顿满不在乎道。
李世民顿时沉默,良久之后朗声道:“传令下去,大唐各道仿照墨医院,自行组建医院。”
他并没有过于激进,只是命令各道组建医院,毕竟医家刚刚救了李承乾,这点情面他还是要的,而且十个医院而已,这点费用朝廷还负担的起。
“微臣替医家多谢陛下。”一旁的墨五激动道,如此一来,医家的规模一下子暴增数倍,让医家大兴有了新的势头,而且有墨医院珠玉在前,他相信其他各道的医生不会放过这次机会,毕竟医院不论从影响力还有收益,都远比当一个郎中要强得多。
“除此之外,微臣还有一策。”然而墨顿并未结束,而是继续道。
“说吧!”这一次李世民并未没有不耐烦,郑重道。
“天下百姓人均寿命低,除了没有良医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则是没有良药。”墨顿肃然道。
“良药,据朕所知,墨家生产的墨药反响极好,百姓只需按时服用即可痊愈!难道这不是良药。”李世民意有所指道。
墨顿摇摇头道:“墨家所生产的不过是寻常的药物而已,然而天下的疾病之中还有不少还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这同样也是大唐所缺少的,如果朝廷大力支持医家进行医学研究,鼓励名医攻克疑难杂症寻找治病良药,就像墨五找到治疗夜盲症的方法一样,被陛下赐予爵位,我想天下良医定然闻风而动。”
李世民不禁有些心动,一个爵位能够解决一个疑难杂症,李世民自然不会吝啬。
墨顿继续道:“足疾同样是如此,自古以来,从未听说过断骨重接之说,这一次太子殿下全力扶持墨医院研究治疗足疾之法,竟然让墨医院短时间内攻克这个难关,如果让名医重点研究气疾之症、中风之症、瘟疫、天花、血吸虫……”
李世民不由呼吸一滞,看向一旁的长孙皇后,要知道长孙皇后一直饱受气疾之苦,而李渊则早已经中风瘫痪多日,天花、瘟疫、血吸虫更是让大唐百姓闻之色变的恐怖之症,哪怕是宫中有太医署,遇到真正的疑难杂症同样束手无策。
如果医家真的能够找到医治此症的方法,他恐怕还真不吝啬巨额赏赐。
“这些重症也许短时间找不到攻克的良药,但是微臣相信只要医家不懈的努力,在未来的某一天,我等现在看来的不治之症,也许会如同伤风感冒一般轻松医治,如果让医家顺其发展,这一天也许很久才会到来,如果朝廷大力支持医家,这一天早一日提前到来,天下百姓将会因此活命无数。”
李世民心中一动,他一直以来都在为长孙皇后和李渊的病情而忧心,为其找遍了天下的良医,然而哪怕是天下公认的孙思邈在此,却依然未能将其治愈。
而墨顿的却给他提供了另外一条出路,既然现在并没有治愈气疾和中风的方法,那可以将希望寄托在未来,只是希望这一天的时间能够快一点到来。
“医家攻克疾病也许会很久很久,也许会像夜盲症一样灵光一现而解决,微臣相信,只要全力支持医家,总有一天,人类不再面对疾病束手无策,将会真正掌握自己的命。”
“掌握自己的命!”李世民深吸一口气,这一次他终于被墨顿说服,点头道。
“如你所愿,朝廷每年都会专门拨付一笔款项,支持医家研究疑难杂症,每攻克一例,都会赐其爵位。”李世民郑重道。
墨顿郑重道:“多谢陛下,微臣多谢陛下救命之恩。”
李世民疑惑道:“救命之恩,此话何解?”
“臣也是凡人,也会生病,陛下大力支持医家,定然让医学大兴,在未来某一日微臣生病之时,岂不是因为陛下此策得以苟活,这不正是救命之恩么?”墨顿郑重道,谁也想不到自己会得什么病,如果自己不幸得病,而正好医家攻克此症,岂不正是救命之恩。
“照你这么说,朕岂不是也救了自己。”李世民哈哈一笑,感觉十分有趣,却细品之下,不由有些凝重了。
作为一个帝王,又有哪一个不想长寿,然而在墨顿的不断努力挖墙脚,修仙炼丹之路差不多已经堵死了,李世民若想长寿,恐怕只有扶持医家一道。
到了此刻,李世民才觉得自己决定扶持医家是多么正确的一件事情,不仅仅是为了医家,为了大唐百姓,更是为了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