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唰!”巨大的地图展开,墨顿看着虽然比后世的地图略微粗糙,但是已经超出这个时代良多的地图。
巨大的地图上,甚至包含了大唐已经探知的区域,甚至连西域诸国也包含在内,至于最西方,墨顿虽然知道后世的地图,但是并未拔苗助长,仅仅在西方的空白处写上大秦的字样。
“陇西、赵郡、博陵、清河、范阳、荥阳、太原。”墨顿将五姓七望的家族驻地一一标出和势力范围。
“相公在做什么?”长乐公主好奇道。
墨顿凝声道:“为夫再找五姓七望鞭长莫及的地方。”
长乐公主摇头道:“相公如此寻找乃是错误的,五姓七望之所以如此兴盛并非其他直接控制了多大的地方,还有其间接控制了的地方,五姓七望经过千年的传承早已经渗透各地,包括其在外做官的家族子弟,族中女子联姻的官员,族地出身考上的官员,已经暗中投靠的官员,皆可称之为五姓七望的势力范围。”
长乐公主乃是皇家之后,知道更多的隐秘,随着长乐公主不停地在地图上画圈,只见地图上竟然密密麻麻的全在五姓七望的笼罩之下。
“嘶!”墨顿不由倒吸一口凉气,惊讶的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圆圈,他原本以为五姓七望的势力范围最多是一个郡而已,辐射最多黄河以北,可是谁知连黄河两岸也都是其影响之下,这些官员虽然不会对世家言听计从,但是五姓七望的一些要求他们也不会拒绝,这一次墨家村败得不冤呀!
“那长江以南呢?莫非江南世家也听从五姓七望?”墨顿眉头一挑道,地图上五姓七望的势力遍布长江以北,而长江以南却是大片的空白,不由心中一动,也许江南之地正是五姓七望鞭长莫及的地方。
长乐摇摇头道:“江南世家自成一系虽然和五姓七望并无太多联姻,但是江南之地极为贫瘠,并无太大的市场?”
墨顿诧异的看着长乐,在他的记忆里,江南可是极为富庶之地,怎么在长乐的口中竟然成了贫瘠之地。
随着长乐的叙述,墨顿这才恍然,原来一直以来,黄河两岸才是华夏的经济中心,此时的江南经济虽然有了起色,但是相比于中原和黄河以北,却依旧是差距甚远,大唐的经济中心乃是长江以北,而此刻的长江以南犹如后世的西部一般,一片荒芜。
墨顿露出一丝冷笑道:“那五姓七望可就失算了,江南之地气候四季温暖,日照充足,树木常青,降水丰富河流众多,乃是绝佳鱼米之乡,大唐刚刚引进的柔佛水稻足以一年三熟,亩产数担,要不了百年,长江以南定然超越长江以北,成为大唐的财富重地。”
“夫君的意思是墨家村日后主攻江南市场?”长乐皱眉道。
墨顿点了点头道:“不错!”
“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哪怕江南市场广阔,那也是百年以后,眼下的墨家村怎么办?”长乐摇头道。
墨顿冷笑道:“没有市场,那就创造市场,如今江南财政落后,但是地理位置优越,那说明其市场前景广阔,如果正常情况下,江南赶超中原或许需要百年,然而在墨家的帮助下,定然可以让这个过程大大缩短,十年以内,只要墨家全力扶持江南,江南定然一日千里,赶上中原。”
“相公想要开拓江南市场,可是江南世家会甘愿冒着得罪五姓七望的风险支持墨家么?”长乐公主犹豫道。
“世家最为看中的乃是利益,中原各地世家之所以响应五姓七望,不愿意帮助墨家,乃是因为帮助墨家对他们并无任何好处,对于渴求政治经济地位的江南世家来说,墨家南下对他们百里而无一害,他们自然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主动和墨家村合作,我就不信江南世家为了五姓七望而放弃如此发展壮大自己的机遇。”墨顿自信道。
“此策的确是可以一试。”长乐眼睛一亮道。五望七姓的根基在中原,对于江南的影响力较弱,江南之地或许是墨家唯一的机会。
“墨家需要江南的市场,江南需要墨家技术,此乃共赢,这一次墨家破局的关键就在江南。”墨顿豁然站起,仰天长叹,将心中的郁闷一吐而出。
第九百八十七章 江南大开发
“江南大开发!”
当墨刊头版头条刊登墨家子最新策论的消息传出去之后,整个长安城一片再次轰动。
墨顿多以诗词传世,策论却是极少,唯一流传出来的策论则是国子监大考时期的流传出来的乃是律学的司法独立,而太学岁考的少年大唐说,也偏向于诗文。
如今墨家子又有一篇策论,而且是关系朝堂百家大计的方向,甚至在策论结尾疯狂预言,不出百年,江南定然会超过中原,成为大唐财赋中心。
“怎么可能?”
“江南不过是蛮夷之地,要说其超过中原,简直是天大的笑话。”国子监中,一个北方的士子摇头耻笑道。
一直以来,中原乃是天下的中心,现在墨家子竟然预言不出百年,中原的中心地位不保,将要转向江南一带了。
“怎么不可能?”来自江南的士子傲然反驳道。
“中原的确是平原众多,地大物博,墨家子并未否认,然而墨家子也指出柔佛稻已经在江南试种成功,可以一年三熟,单论亩产量,南方一亩田地的产量倍于中原,假以时日,墨家子设想的苏湖熟天下足、和两湖熟天下足计日可待。”另一位江南的同窗用最直接的证据力争道。
“柔佛水稻的确让江南土地增产不少,那又如何,据我所知,江南之地多丘陵少平原,可耕中之地极少,想要以区区百年就超过中原千年的积累,那恐怕就是个笑话。”
江南士子不由冷笑道:“若是正常情况自然是不可能,然而若是有了墨家子,那就不一样了,墨家子可是亲自出奇计,让江南之地彻底大开发,耕地面积倍增。”
“梯田!”北方士子脸色难堪道,梯田乃是墨家子江南大开发策论的核心,平原之地开垦众人皆知道,然而墨家子却独辟蹊径,提议将江南大量的缓坡丘陵开辟出犹如楼梯一样的田地,虽然地块小,但是架不住规模大,要知道长江以南的丘陵那可是数不胜数。
“不止,你们还是太小看了墨家子,墨家子为江南设计的乃是一整套模式,平原之地广种柔佛水稻,丘陵之地开辟梯田,山地利用农家的移植嫁接技术,广种果树,村落更是独创桑基鱼塘。这简直是为江南贴身打造的大兴之路。”江南士子看着墨刊上墨家子江南大开发的计划,简直是惊艳至极。
“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蛹喂鱼,塘泥肥桑。”
尤其是桑基鱼塘模式,更让一众江南士子佩服的五体投地,如此系统的生态循环模式第一次被完整的总结出来,立即散发出异样的魅力。
“如此一来,我江南之地定然丝鱼不绝。”同窗惊叹道。
“不知,远非如此,除了这些之外,墨家子还决定将其从西域带回精心培育的棉花良种广种松江府。”江南士子傲然道。
北方士子不由噗嗤一笑道:“据我所知,南方可是遍地养蚕,墨家子这次可是失算了,竟然要在南方种棉花。”
江南士子用看傻瓜的眼神看着他,不由冷笑道:“你不会没有看诗文专栏吧!那可有墨家子的最新诗篇。”
“墨家子的诗篇?”国子监士子大都被江南大开发所震撼,还没有来得及翻看,不由看向诗文专栏,要知道墨家子的诗文可是一绝。
“蚕妇!”众人一看名字,不由一皱,谁能想到墨家子竟然专为地位地下的蚕妇写诗。
“昨日到城廓,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众人低声诵读,越读声音越低。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尔等身穿绸缎,可都是自己养蚕织造出来的,而同理,江南之地的养蚕人同样也穿不起丝绸,棉花在江南同样大有需求!”江南士子看向国子监中一众监生身上的绸装,不由冷笑道。
不少身穿绸缎的监生不由一阵郝然,他们恐怕连蚕房都没有进过。
“有了墨家子之策!江南大兴计日可待。”
“要知道墨家的重心可是一直在北方,可是五姓七望亲自将墨家子推向了江南。”江南士子哈哈大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