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家也下江南!”
随着墨家子弟离去,一队带着医家标志的车队身后出现,为首的正是墨五。
“据说是江南吸血虫病盛行,患者近百万,医家墨五此次南下,就是要找到治疗血吸虫病的方法。”
“血吸虫病!”但凡听说过血吸虫病的人不禁一阵胆寒,血吸虫病可是江南最为恐怖的疾病之一,一旦染上血吸虫病,那可是百药难医,极为痛苦,吸血虫病被江南百姓称之为蛊,至今已经蛊惑千年之久。
“希望医家旗开得胜,让江南百姓免受蛊害。”不少百姓纷纷祈愿道。
随着墨家和医家的车队到来,随后跟随的乃是长安城庞大的车队,任谁都知道江南大开发将会有若偌大的商机,商业气氛浓厚的长安商户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绝好的机会。
当然这个机会哪些对墨家村落井下石的商人和作坊是不可能得到的,这让那批人不禁肠子都悔青了。
长安城门外,萧锐和墨顿并行,共同为墨家下江南送行,看着偌大的队伍,萧锐不禁心中暗叹,这一次和墨家合作果然是正确的。
“萧某多谢墨家鼎力相助,不过墨家此去江南,虽然有墨大和墨五两员大将亲自相随,然而墨大先生精通农事,而墨五大夫精通医术,虽然乃是江南所需,然而萧某并未看到精通墨技之人才。”萧锐一脸疑惑道,墨家最厉害的自然是墨家秘技,然而在这次的墨家领军人物之中,他却没有看到精通墨技的人才,如果没有墨技的加持,江南崛起恐怕远远达不到效果。
墨顿哈哈一笑道:“萧兄果然眼尖,这次队伍中的确没有精通墨技的领军人物,不过墨家早已经为江南按照一位顶尖的墨家高手。”
萧锐不由心中一奇道:“不知道墨兄所说的哪一位墨家大贤。”
墨顿朗声道:“此人也是江南之人,墨家邓陵氏一脉的杨思齐。”
“竟然是此人!”萧锐心中一动,对于杨思齐的他可是有所耳闻,当初邓陵氏一脉入长安,公然挑战墨家子,此事可是闹得沸沸扬扬。
“不错,杨前辈一身墨技自然不用多说,再加上墨家村的机械相助,定然能让江南墨技遍地。”墨顿点头道,一来杨思齐乃是江南人士,更容易受被江南接受,二来墨家三脉如今唯有邓陵氏一脉最为凋零,墨顿此举也未尝没有扶持邓陵氏一脉的打算。
“墨兄心胸开阔,不计前嫌,实乃让萧某佩服。”萧锐佩服道,墨顿不计较和邓陵氏一脉的恩怨,全力扶持邓陵氏一脉,一心谋求墨家复兴,单单这份胸怀就让人佩服不已。
墨顿含笑不语,经过这一次五姓七望围剿墨家,他自然知道如今的墨家村乃是众矢之的,一旦墨家村没落,墨家复兴定然是一场空,而在这场风波之中,相夫氏一脉却几乎没有受到波及,这才让墨顿下定决心扶持墨家的第三脉邓陵氏一脉,三脉齐头并进,将来无论哪一家兴盛也是墨家的复兴。
至于其他三脉之间的竞争,以墨顿来看,大唐如此庞大,还是容得下他们三脉的竞争的,更别说如今墨家村更是起步最早,占据了上风,若是日后落败其他二脉,也就怨不得旁人了。
“少爷,我等墨家已经准备完成,随时可是出发!”墨大和墨五联袂而来道。
墨顿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一次墨家下江南,尔等要让世人看到我墨家的铮铮傲骨。”
“是,少爷!”墨大和墨五起身道。
随着墨顿的大手一挥,墨家的庞大的车队缓缓出发,从沿着砖路,直奔洛阳,荥阳,南至汉口,最后渡过长江直下江南。
第九百九十七章 文人傲骨
“这就是如今的世道,人人皆知价值五千贯的荔枝乃是墨顿的陷害而已,就连老夫也不肯在墨刊上刊登,竟然成为朝堂官员攻讦的理由。”墨刊中,田侔一脸阴沉道。
当初他同意担任墨刊的总编,就曾经得到了墨家子的承诺,只刊登真相,哪怕他知道刊登五千贯荔枝毁在荥阳之事对墨家颇多好处,但是却依旧拒绝刊登,因为他认为这并非是全部的真相。
墨三无奈的看着食古不化的田侔道:“田夫子过于多心了,这世道并不全是非黑即白,五姓七望围剿墨家村的手段何曾上得了台面,然而墨家此事不过是一报还一报而已。”
田侔顿时一阵沉默,依旧坚持自己的观念。
墨三继续道:“当然这世道也并非黑白颠倒,这五千贯的荔枝全部坏掉,并没有让押送的车夫赔一分钱,反而全额结算了工钱,萧大人查办荥阳县令的理由也并非是这五千贯荔枝,而是贪赃枉法,御下不严,阻断商路,所有人都罪有应得,并无一分一毫冤枉。”
“这么说,受损的只有墨家村。”田侔冷笑道。
墨三满不在乎道:“那些荔枝都是从岭南用马车运回来的,半途中最多用冰冷的井水冷藏,付出的不过是一些运费罢了,这就是全部的真相,不知道夫子可否满意!”
田侔不由一愣,顿时很快哈哈大笑起来,笑得眼泪就流了出来。
“墨家子,不愧是墨家子!”田侔心悦诚服的佩服道,墨家子虽然用了计谋,然而却并没有违背墨家的理念。
墨三傲然道:“那是自然,我家少爷可是墨圣理念最坚定的支持者。”
田侔这一次并没有反驳,拿起一旁已经印刷完成的墨刊,看着上面一首长长的诗篇,不由长叹道:“希望墨顿诗如其人,让我看到一个傲骨铮铮的墨家!”
这首长诗乃是墨顿为儒家写下劝学诗的时候留给墨刊的,田侔一直没有找到一个机会发表,如今他认为最合适的时机终于到来。
随着新一期的墨刊发行,墨家下江南的消息顿时在大唐传开。
“墨家子不愧是墨家子,最后还没有屈服!”所有看了墨刊之人不由心中感叹道,五姓七望那可是大唐仰望的存在,合力围剿墨家村,而墨家子最终还是顶住了压力,杀到了一条出路。
“墨家子实在是太傲了,没有屈服又如何?最后还是败走江南!”也有人为墨家下江南感到惋惜,这个时代在众人的印象中,江南之地乃是流放之地,最为荒芜,墨家下江南不亚于败走。
“那是自然,能够写出此诗的人定然是傲骨铮铮!”一个白衣文士死死的盯着墨刊上墨家子的新诗篇,不由昂然而立,高声朗诵道。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哪怕是白衣文士仅仅读出声来,就能感觉到心中的一股傲气涌上心头。
随着墨家下江南再长安城掀起的热潮,一首刊登在墨刊上的诗篇顿时爆火,那就是墨家子新诗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墨顿此诗,颇有五柳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异曲同工之妙。”一个儒生佩服道,五柳先生乃是陶渊明,曾言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然也!一个是不为五斗米向小人折腰,一个是不违心向权贵摧眉折腰,墨家子以诗言志,同样的傲骨铮铮,实乃让我等佩服。”
“如果是其他人写此诗篇,我等自会认为此人乃是沽名钓誉之辈,然而墨家子却真正践行了这首诗篇,一家之力全力对抗五姓七望,却依旧挺直腰腰杆,实乃铮铮铁骨。”
……
一时之间,墨顿新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合这一段时间墨家子一人之力对抗五姓七望的经历,瞬间在征服所有读者。
“墨家子真乃文人傲骨!那些向五姓七望摧眉折腰的官员简直是丢尽了文人的脸。”更有不少人讽刺道。
这一次,墨家村危机之中,简直是太多的官员违背自己的良知站在五姓七望那一边,借机讨好献媚五姓七望,简直是丢尽了文人的骨气,墨家子用此诗篇可谓是将那些倒向五姓七望的官员狠狠打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