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批乃是成最早熟的葡萄。”老酿酒师有些舍不得道,以往最早一批也是最好的葡萄,乃是专供葡萄酒作坊酿酒所用,然而如今却被墨侯挂在这样的一个满是气孔的房间里晾起来,要是葡萄坏了,简直是暴殄天物。
墨顿看了老酿酒师的表情,哪里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当下含笑道:“放心,高昌之地的气候独一无二,夏季高温,而且昼夜温差极大,瓜果的糖分极高,葡萄放入阴房之中,只会将葡萄水分快速蒸发,留下糖分,犹如果脯一般?”
老酿酒师不由眼睛一亮,果脯他自然知道,如果能够制作成果脯就可以长期保存运输,只是葡萄都是水分过多,一旦如果脯一般切开很快就会坏掉,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墨家子竟然奇思妙想,将葡萄整串挂起,又专门发明一种房屋来晾葡萄。
如此一来,葡萄有果皮保护不会坏掉,还可以在短时间内蒸发水分,保留糖分,那自然不会坏掉,甚至在甜度上还能更上一层,犹如糖霜蜂蜜一般,自然不会坏掉。
其他酿酒师同样半信半疑,不过想到墨家子传奇的经历,众人稍微放心,毕竟墨家子所说的却是有一定的道理。
一旦墨家子所说的葡萄干制作成功,那既方便保存,又方便运输,更可以家家户户普及,可比酿制葡萄酒的收益好上太多了。
“老朽自然相信墨侯,可是那些果农从未见过此法,恐怕会对墨侯有所质疑?”老酿酒师犹豫道毕竟墨顿此法乃是首次出现,这些果农定然会心存疑虑,毕竟这可是他们一年的辛勤劳动成果,往年都是被葡萄酒厂采购换钱,如今却让其呆在阴房中风干,万一不成,那他们恐怕是血本无归。
墨顿摊摊手道:“想当初第一个酿制葡萄酒的酿酒师又岂能知道葡萄酒的配方,想必也是备受质疑,直到酿出甘甜可口的葡萄美酒,这才引起人人争相效仿。葡萄干同样也是如此!”
老酿酒师不由默然,再高昌世代相传,第一个酿制葡萄酒之人乃是无意之中发现的,和如今的情形何其相似,只是如今高昌刚刚战败,果农一年的生计就在葡萄之上,自然患得患失。
墨顿大手一挥道:“这有何难,你去转告那些果农,今年的高昌的葡萄,本侯照价去年价格照单全收,让他们放心的运过来即可。”
“多谢墨侯!”
老酿酒师不由一喜,不愧是堂堂墨家子出手的确是大方,如此一来,那些果农再无担忧。
很快,随着一车车葡萄干,拉入阴房晾晒,墨家子的大手笔传遍了整个高昌城,人人皆知墨家子不在让作坊酿制葡萄酒,而是准备晒葡萄干的消息。
“葡萄干!”听到辛獠儿的禀报,侯君集不由扬眉道。
“不错!眼下墨家子已经征用了葡萄酒作坊,改为晾晒葡萄干,更是花钱了买下了所有的葡萄,如今已经传遍了整个高昌城。”辛獠儿皱眉道。
“葡萄干!算了,由得墨家子折腾吧!”侯君集摆手道,上一次西征吐谷浑的时候,墨家子就弄出了青储饲料,而这一次西征高昌,墨家子又弄起了葡萄干想来也不足为奇。
而真正让侯君集关心的事情则是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西征大军的捷报也应该到了长安城了。
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太快了
当初唐军西征之时,大军壳腊月出征,直到来年三月份这才堪堪道到达高昌,时间跨度长达三个月,虽然有耽误的时间但是在路上所耗的时间足足又三个月之久。
然而西征大军的报捷信使的回程的速度却快了很多,从高昌城出发之时,所有的报捷信使全部都是一人三骑,每匹马上都准备了充足的食物和饮水,准备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大唐。
“驾!”
一队三人报捷信使头也不回的向东冲入茫茫的戈壁,身后充足的食物和饮水给了他们充足的信心,让他们横跨两千里的隔壁。
然而饶是如此,夏天沙漠中炎热的高温还是让信使吃足了苦头,哪怕有充足的食物和水,两千里戈壁滩足足走了十日,这才堪堪到达玉门关外。
顿时所有报捷信使人人松了口气,只要到达玉门关,那就到了大唐国界,就可以借助驿站系统,剩下的路就好走了。
“高昌大捷!破二十二城。”为首的传令兵大手一挥,猛然大吼道。
刹那间,整个玉门关都沸腾起来,玉门关本就是为战争而建的,听到西征大军的捷报,自然人人欢呼,而唯独一个人愣在那里,那就是苏定方。
“什么,高昌大捷!”
苏定方可不是普通的士兵,听到大捷只会高兴,到他们这个级别自然会多想一些,朝廷西征大军离开不久,按照约定,他正在组织第二批粮草和武器准备运往高昌,毕竟谁也不知道这场仗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到时候没有了补给那就麻烦了。毕竟那可是足足有十万唐军在每天的吃喝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然而苏定方刚刚准备完成,还没有来得及出发,高昌的战事就已经结束了,这未免也太快了吧。
然而当苏定方从信使口中听到高昌之战的大概的时候,不由愣在那里。
“火药!一击破城!”苏定方倒吸一口凉气,他单凭想象都能想到那是何等的威力。
“启禀将军,此去长安还有数千里,末将请求征用驿站八百里加急。”为首的信使躬身道。
“准!”
苏定方验证捷报无误之后,铿锵道,“此等大捷报,自然有权利征用八百里加急,而且想必朝廷现在早已经等急了吧!不!恐怕朝廷还没有开始等呢!”
“多谢将军!”三个信使立即得令之后,立即匆匆离去,从驿站征用三匹上等的好马,马不停蹄的向东疾驰而去。
原本报捷这件事,信使转交给驿站传递的信息恐怕会更快,可是谁也不愿意放弃这么风光的机会,三个信使一致决定亲自将消息传递回长安城。
“将军,那这些粮草还运不运?”苏定方的一个手下看着玉门关堆积如山粮草犹豫道。
苏定方摇头道:“还送个屁!大军已经攻占了高昌全境,早已经不缺粮草了。将这些粮草能够先在玉门关保存下来,大军凯旋的时候,也许能够用得上,不过吩咐后方,不用在往玉门关运粮食了。”
“是!”手下得令立即匆匆离去。
“恨未能一同西征!”苏定方遥想西征盛况,横跨戈壁滩之艰辛,一击破城之状况,高昌举国投降之畅快,这才是一个将军应该有的快意恩仇。
有了驿站的相助,三个信使的速度再一次提升,随意征用来往驿站的马匹,第一天就足足跑了八百里,所到之处欢呼声一路。
“公布怎么这么慢,怎么还没有修通砖路,要是转路的话,我等日行千里并非难事。”一个信使皱眉道,按照朝廷的公告,兰州到玉门关的砖路必须在大军凯旋之前修完,而如今他们在高昌已经打赢了,而工部依旧还有如此长的砖路没有修好,和他们出征的时候相比,根本没有修多长的路。
“大概是大军胜的太快了吧!”为首的信使苦笑道。
第二日,三个报捷信使纵马两百里,越过一众正在修路的民夫,这才踏上了平坦的砖路,绝尘而去。
“高昌大捷!”
听到这个人人欢呼的捷报,工部侍郎几乎急的跳脚,他们原本的计划是西征大军至少八九月份方可打完这场战争,可是谁能想到竟然这么快就结束了。
如果西征的将士凯旋之时,那他们还没有修到玉门关,恐怕连他都要被问责。
“快,立即给沿路官府传令,就是工部现在需要大量的徭役,以及更多的砖头,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修到玉门关。”工部侍郎急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