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唐

第1195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墨顿心中不由冷笑,这哪里是将士想吃,分明是众将想要吧!这些将领的吃相未免太难看,他们竟然不经墨顿的同意,竟然直接的将墨家子葡萄干利益瓜分一空,按照众将的分配,留给墨家子的几乎已经所剩无几。
而一旁的侯君集却没有丝毫的表示,显然是已经默许了诸将的这种行为,毕竟在他们看来,墨家子已经和他们是一路人,既然墨家子也已经从高昌得到了好处,那就必然不敢翻脸,只能乖乖的将葡萄干让出来,让众将利益均沾。
墨顿环视四周,看到众将纷纷默然,不由冷笑道:“其实葡萄干之事,墨某本就是留给诸军,本无意据为己有,毕竟墨家一般不涉足农事。”
葡萄干虽然市场广阔,但是却是地地道道的农产品,墨家向来以工业著称,除了刚刚起步的活鱼秘技才和农业有些牵连,墨家的确是很少涉足农事。
诸将闻言不由大喜,在他们看来这定然是墨家子服软同意了,这才脸色一缓,笑道:“墨祭酒果然光明磊落,视金钱如粪土,我等替将士多谢墨祭酒了。”
墨顿却话语一转道:“诸位误会了,墨某所说的留给诸军,并非是让诸军分了,而是作为诸军的军资。”
“墨祭酒这是何意?”众将不由一愣,不解的看着墨顿。
墨顿转头看向侯君集郑重道:“如果墨某不出所料,十万大军的军粮已经不多了吧!”
侯君集眉头一皱道:“墨侯这是何意?我军已经占领高昌全境,哪里还缺少粮草。”
墨顿却哈哈一笑道:“我大唐人口数千万所供养的士兵也不过几十万而已,一个小小的高昌各城百姓甚至将各个绿洲的游牧都算得上也没有十万人,如何能够供养十万大军。”
侯君集无奈的点了点头,高昌城虽然乃是西域第一富国,但是想要供养十万大军,还是极为勉强。
墨顿接着道:“如今我军已经攻占高昌,朝堂的处理结果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在高昌另立为王,一种是将高昌设置郡县,并入大唐,然而无论哪一种,大唐都会在高昌驻军,而眼下单单以高昌的财力,想要供养唐军恐怕极为勉强,然而如今有了葡萄干那就不一样了。”
“墨侯的意思是将葡萄干留给驻守高昌的士兵。”侯君集恍然道。
其他将领不由眉头一皱,墨家子的意思是要将葡萄干生意充公,如此一来,他们可以一点好处也落不到了,当下连连反对道:“简直是荒谬,我等将士哪能如同商人一般做生意。”
墨顿却摇头道:“这怎么会是做生意,想当初汉武帝时期,汉军在西域补给困难,也不都是屯田自给自足,既然都是屯田,那为何不可以吞更容易管理,价值更高的葡萄园。”
“屯田,屯葡萄园!”众将不由傻眼,没有想到墨家子竟然脑洞大开,将汉军常用的屯田直接变成屯葡萄园。
牛进达皱眉道:“屯田出产的可是粮食,能够让士兵直接食用,屯葡萄园难道就让士兵连年吃葡萄干不成。”
其他将领纷纷点头,纷纷对屯葡萄园不看好。
墨顿解释道:“葡萄干独一无二,唯有高昌独特的环境才可以制作出来,根本不愁销路,有了钱财,害怕没有粮食可以购买。”
众将不由一滞,不得不承认墨家子说的有道理,只要有了钱财,哪怕从大唐往高昌运粮食,也大有人在。
“而且据墨某观察,高昌之地土地贫瘠,一亩田出产的粮食不过三百斤左右,而一亩葡萄园却可以出产三千斤葡萄,六斤葡萄可以制作成一斤葡萄干,三千斤葡萄,足以制作成五百斤葡萄干。诸位可以算算,五百斤葡萄干的价值和三百斤粮食哪个更贵。”墨顿用最直观的数字让众将算出了葡萄园的价值,那些商旅想要来高昌购买葡萄干,来的时候满载粮食,回去的时候满载葡萄干,来回都不空趟,获取双份利润,岂不是共赢。
众将顿时沉默,他们越是算出了葡萄园的价值,越是心疼墨家子将葡萄干秘技充公。
墨顿环视四周,朗声道:“一旦唐军在高昌之地广屯葡萄园,一亩葡萄园的价值,要十倍于田地出产,随着葡萄园的扩大,就是十万唐军常驻高昌,也能做到自给自足,相信这份贡品陛下会更加满意。”
众将明白,墨顿所说的贡品可不仅仅是葡萄干,而是整个葡萄干秘技。
侯君集沉吸一口气道:“墨侯有心了,本将军替将士多谢了。”
众将虽然不情愿,但是也无可奈何,毕竟墨家子将葡萄干秘技当成了贡品,他们已经无法再插手了。
墨顿见状,不由露出会心的微笑,他自然要比所有人都明白高昌的重要性,然而西域太过于遥远,一直以来在西域驻军对各朝各代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如今有了葡萄干之后,唐军完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
而且墨顿也算是一个对补偿,他将高昌的工匠抽走之后,又给了高昌葡萄干秘技,此后,高昌就会以瓜果为代表的农业和丝路胡商的商旅为重,既可以为大唐提提供粮草和驻军费用,又不会对大唐造成威胁,反而会格外的依赖大唐,再也无法大唐分隔,这才是真正征服高昌的方法。
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重开丝绸之路
“丝路重开了。”
当这个消息从高昌传来之后,几乎整个西域都为之轰动。
自从大唐和高昌交恶之后,高昌就直接阻断了丝路,丝路胡商要么直接打道回府,要么就滞留在焉耆和龟兹等国。
这些滞留在焉耆和龟兹等国的丝路胡商可谓是进退两难,他们大多都是横跨万里而来,打道回府自然心中不甘,可是丝路重开又遥遥无期。
更别说高昌和大唐又处于交战状态,大唐胜了还好,要是败了……
众人本来已经心灰意冷,认为这一次丝路不知道要中断多久,可是没有想到竟然这么快就结束了,而且获胜的一方乃是大唐。
一众胡商顿时大喜过望,然而屡屡派人前来高昌试探,然而形势未稳的高昌一直处于封闭状态,如今听到了高昌开放,丝路重开的消息,自然是人人欢呼,阻断一年的丝路再一次畅通。
一个个胡商组起早已经闲置一年的驼队,背上厚重的行囊和货物,挖起自己埋藏起来的宝贝,跨上骆驼向东而来,他们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大唐。
到达那个神奇的国度,一个遍地是财富,有着和黄金等重的精美丝绸,只要能够拿到丝绸顺利返回,他们所就可以获得千百倍的回报,一跃成为自己国度的上等人,这也是哪怕丝路危险重重,依旧有数不尽的胡商冒险而来的原因。
漫天黄沙之下,驼铃悠扬!随着一个个驼队出现在高昌城,原本死寂的高昌城再一次出现波澜,随后越来越热闹,高昌城这个丝路明珠再一次散发出夺目的光彩。
“什么,要上交武器!”
高昌城外,伴随着驼铃声,一支数十人的驼队来到高昌城外,听到唐军要上缴武器的时候,纷纷起哄,一个个手握弯刀,警惕的看着守卫在高昌城外的唐军,要知道他们一路前来,遇到过沙盗和比沙盗更吸血的贪官污吏,最后都是靠他们手中的武器保卫了他们。
“这不可能?我等来到高昌多次,从未被要求过上缴武器。”为首的胡商领队巴登说着蹩脚的汉话朗声道。
“那是之前的高昌,现在这里属于大唐,就要按照大唐的规矩来,否则高昌就是最好的下场。”守城的唐军冷冷一笑,指着不远处的城墙道。
巴登领队转头一望,不由脸色一变,只见不远处的高昌城墙突兀的少了一段,虽然已经有了瓦匠正在修补城墙,但是现在仅仅垒到了两丈高左右,五丈高的城墙,还足足少了三丈的缺口。
“一击破城!”巴登领队深吸一口气,顿时想起了最近一段时间,惊爆整个西域的消息,那就是唐军一击攻破了高昌城,整个西域都为之震恐。
连高昌城都被一击破城,唐军又何尝将他们手中的弯刀放在眼中,当下巴登领队默默的将自己手中的武器交了上去,而他身后的驼队也纷纷照做。
巴登带着驼队进入高昌城之后,这才仔细打量战后的高昌城,只见高昌城井然有序,街头高昌百姓人来人往,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这才放下心来。
巴登不知道的是,一直以来,这是唐军可以留手的结果,才得以让高昌城保全,再加上仅仅大战两场就平定了高昌,高昌并未太大的受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