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长孙皇后不由想起多年前的李承乾,李承乾从小就被李世民立为太子,一生都有太子光环,而且聪明伶俐惹人喜爱,然而一场意外让李承乾患了足疾,不利行走,如果是普通孩子,也就慢慢的就接受了这个现实,但是李承乾却不成,他乃是当年太子,是皇位的继承人,一个残疾的太子简直是上天给他开的最大的玩笑。
虽然李承乾极力表现的正常、贤良,但是他的一切变化都被作为母亲的她看着眼中,而她却无能为力。
万幸的是李承乾遇见了墨家子,先是用特制的鞋子让李承乾行走正常,又扶持医家最终治愈了李承乾的足疾,这才让李承乾恢复了正常,至于李承乾的内心有没有痊愈,恐怕无人得知。
“你莫要怨墨顿,他这是一心为孩子好!”长孙皇后转头向长乐公主道,作为母仪天下的皇后,以她的眼光自然明白墨顿的决定是对的。过于沉重的殊荣只会毁掉一个孩子。
长乐公主会心一笑道:“那是自然,日后坦儿就看他的本事了,他若真的有才干,父皇自然不会亏待他,如果他一生平庸,那就做个富家翁,一生平安即可。”
“公主此言差矣,所谓虎父无犬子,墨侯惊艳绝才,小侯爷又岂能相差。”
“更别说墨侯教徒有方,媚娘墨家大师姐的名号可是说是闻名大唐,真是巾帼不让须眉,更别说此乃墨侯的亲生儿子。”
“就是,每次墨侯授徒之法都被长安百姓纷纷效仿,而且颇有奇效,依我看,从今以后,长安城的育儿风定然大改。”
一众达官贵妇越品墨顿这句话,越觉得有道理,天下的父母又岂能害孩子,而且墨家子乃是何等人物,连他就用这样的育儿观来养孩子,那此法定然有奇效。要知道墨家子名声在外,又有了武媚娘的珠玉在前,无人怀疑墨家子的育人的手段。
武媚娘更是心中一动,武元爽认为墨家子为墨坦举行家宴乃是有更大的图谋,然而他却没有想到墨顿还真的没有图谋,根本没有为儿子谋一丝的好处,这让她心中更加坚定。
“我家可是三代单传了,如果养了一个败家子,那家中百年的传承恐怕就要断绝了。看来老身要对家中的男丁严加管教。”一个国公府老夫人感叹道。
一个个达官贵妇纷纷点头道,家族中最重要的就是下一代,这些妇女平时的任务就是相夫教子,但是虽然严厉但是更多的是溺爱男孩,如今终于有了一个育儿的理论方法指导,不由多了几分领悟。
随着墨家长子的满月宴结束,墨家子的穷养儿子富养女的理念立即传遍了整个长安城,所闻之人无不哗然。
“墨家子未免太过于偏心了吧!竟然重女轻男!”一个老者闻言不由哗然,在老一辈的观念中,男丁才是一个家族兴旺的根基,然而墨家子却反其道而行之,可是偏偏又说的又有几分道理。
“你懂什么?自古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墨家子的穷养儿子的理念恐怕也是出自于此。”一个儒生颔首赞同道,墨顿此举颇有儒家的风格。
“老子可不知道什么苦其心志,此乃连墨家子都穷养儿子,老子以后就按墨家子这个方法来教育。”一个墨家子的崇拜者,毫不犹豫道。
不少人纷纷点头,在长安城或许有人对墨家子不服,但是对于墨家子的智慧却无人否认,顿时长安城开始掀起了一场穷养儿子的风气,既可以培养下一代,又可以光明正大的省钱,何乐而不为,至于是否富养女儿那就不得而知了。
“墨家子,我恨你!”
一时之间,长安城的少年一片哀嚎,怨念丛生,原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顿时一去不复返,更悲催者还要干活,名其曰:“劳其筋骨。”当然饿其体肤是没有人舍得的。
皇宫之中,李治看着自己减少一半的例钱和少了一半的太监宫女,再看看晋阳公主增加一倍的例钱和宫女,顿时心中愤然,暗自咬牙切齿。
“好姐夫,你坑的我好苦呀!一月只有百贯钱,你叫我怎么花呀,天下皇子最穷也不过如此了吧!”
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吐蕃求和
“我怎么感觉稚奴对我很不满呀!”墨顿陪同刚刚出月子的长乐来到立政殿回娘家,正好碰到李治,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天下少年公敌的墨顿碰了一鼻子灰。
长乐公主掩嘴一笑,悄然在墨顿耳边耳语几句,墨顿这才恍然大悟。
他没有想到自己的育儿经竟然被长孙皇后不折不扣的在皇宫中推行,而李治成为最直接的受害者。
墨顿不由苦笑道:“一月百贯的例钱还嫌少,看来皇家对贫穷的概念和普通人还真不一样。”
“以后还是找个机会补偿一下这个可怜的孩子吧!”墨顿苦笑摇头道,就和长乐公主一起进入了立政殿。
殿内,长乐公主和长孙皇后说着体己话,而墨顿则被李世民叫到一旁。
“火器监车队还有多久到达长安。”李世民询问道。
墨顿想了想道:“据驿站来报,火器监车队还有三天的路程到达长安城。”
回程的时候,火器监已经全力赶路,饶是如此,从玉门关到长安城,依旧用了一个多月的日子,当然这和之前的行军相比,已经是极快的速度了。
“哈哈哈,那朕迫不及待想要见识一番这名震天下之师。”李世民朗声大笑道。
这一次西征,火器监可谓是异军突起,先是一击攻破高昌城,后是野战之中,一千破五千,一举成名天下知,可是给足了李世民惊喜。
“陛下放心,定然不会让陛下失望。”墨顿郑重承诺道,经过一次生死战之后,火器监更是完成了质的蜕变,足以给李世民交付一个满意的答卷。
李世民缓缓点头,看着墨顿犹豫了一下道:“朕叫你来,除了火器监之事之外,还有一个事情你有必要知道。”
“陛下请讲。”墨顿讶然道。
李世民脸上浮现出一丝诡异道:“吐蕃遣使来唐,奉上重礼想要求和,算算日子恐怕就快要到达长安城了。”
“吐蕃遣使来唐?”墨顿眉毛一挑,吐蕃刚刚伏击火器监,这简直就是不宣而战,没有想到吐蕃竟然还有如此胆气,胆敢来大唐求和。
“使团特使是禄东赞?”李世民再次语出惊人。
“禄东赞?”
墨顿豁然眼睛一亮,禄东赞可是伏击火器监的幕后黑手,却没有想到禄东赞竟然自投罗网。
“一代人杰呀!”墨顿不由击节叹道。
李世民默然点头道:“禄东赞定然知道自己的儿子已经葬身黄沙,自己此去又是九死一生,但是他却依旧来到大唐,单单这份果决之心,再加上为吐蕃献身之精神,的确称得上一代人杰。”
“不,微臣所说的一代人杰并非禄东赞,而是松赞干布。”墨顿摇了摇头道。
“松赞干布!”李世民不由讶然,不解的看着墨顿。
墨顿解释道:“禄东赞的确是一代名相,果敢勇毅无一缺少,就算是伏击火器监,哪怕是站在敌对的立场,微臣也不得不说禄东赞果敢,然而能够驱使如此人才甘愿送死的松赞干布,岂不是更可怕。”
墨顿夸赞禄东赞的同时,也不忘往自己脸上贴金。
李世民不禁眼中精光一闪,心中不由浮现大唐对于松赞干布的情报,不由心中多了几分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