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可汗恕罪,外臣再也不敢觊觎天朝神技了。”于阗使者见到自己第二次被带过来,还以为李世民要秋后算账,连忙求饶道。
李世民盯着于阗使者道:“朕正式问你一个问题,你要老老实实的回答朕,朕不但赦免你的罪过,倘若你胆敢有丝毫的隐瞒,那你就数罪并罚。”
于阗使者连忙道:“天可汗请问,外臣定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听闻唐朝僧人玄奘大师西行,途径路过于阗国,可有此事?”李世民开口道。
于阗使者一听,顿时松了一口气道:“确有此事,玄奘大师乃是得道高僧,我王对其格外礼遇,曾经力邀玄奘大师留在于阗传教,但是玄奘大师却执意西行。”
“那朕听说于阗王曾经邀请玄奘大师参观于阗的桑林,可有此事?”李世民漫不经心的问道。
“参观桑林!好像有……”于阗使者正要回答,忽然醒悟过来,顿时脸色一变,连忙否认道:“不!没有,绝对没有此事!”
李世民淡淡地说道:“如此大的桑林,恐怕也并非绝密,朕如果想要探查,迟早可以探查清楚,你可要想清楚再回答,朕可以赦你无罪,留在大唐过上富贵的生活。”
于阗使者顿时脸色青红不定,正如李世民所说,于阗想要在丝绸上分一杯羹,于阗的桑林规模不小,只要用心探查,是迟早的事情,于阗这一次是绝对保不住了,而他需要的则是保住自己。
于阗使者颓然的低下头道:“于阗的确有桑蚕!不过并非是前朝公主所带,那只是于阗以防外泄的说辞,而是于阗商人将桑蚕种子置于空心竹杖之中,悄然带回于阗,经过几十年精心培养,桑林才初据规模。”
满朝大臣一片哗然,谁也没有想到于阗窃取桑蚕的方法竟然和墨家子所说的一般无二。
“在何处,有多大!”李世民追问道。
于阗使者一一如实回答之后,才被带了下去。
整个太极殿一片死寂,谁也没有想到墨家子的猜测为真,大唐的桑蚕真的外泄了,于阗可以得到了桑蚕种,那就说明其他国度也有可能得到桑蚕种,恐怕要不了多久,大唐精心打造的大唐丝绸体系就会崩盘。
“陛下莫急,此事并非没有挽救的机会,想要大规模的种植桑蚕,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尤其是桑树的生长,需要多年才能形成规模。”于志宁劝道。
墨顿冷笑道:“桑蚕的确是要吃桑叶,但是并非只吃桑叶。”
满朝大臣不由脸色一僵,的确有不少植物可以喂养桑叶,只不过没有桑叶的效果好罢了。
李世民脸色凝重,蓦然冷喝道:“传令边关诸镇,所有胡商一律不许出关,命令苏定方为左骁卫将军,率领五万大军出征于阗,火器军将军薛仁贵带领火器军亦一同前往,但凡有窃取桑蚕嫌疑的西域诸国,一个不留。”
墨顿不由一叹,五万大军再加上火器军,足可以横推整个西域诸国,可见李世民对桑蚕外泄的重视,更让墨顿意外的是,历史上就是薛仁贵和苏定方在西域屡立战功而声名鹊起,这一次历史竟然再一次重演。
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师墨长技以制墨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这一次,李世民震怒之下,西域诸国但凡和丝绸泄密有关的诸国恐怕都要遭殃。
百官不由用异样的眼神看着墨顿,原本儒家的目的不过是想要再次逼迫墨家开放墨技,却没有想到墨家子竟然直接将其闹大,先是闹出沸沸扬扬的间谍案,随后更是闹出了惊天的丝绸泄密案,直接闹得天翻地覆。
“启禀陛下,微臣认为大唐是时候重视保护墨技,一些大唐习以为常的工艺,在其他国度也许是无价之宝,更甚者会对大唐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墨顿再次谏言道。
李世民微微颔首,如果是在此之前,李世民或许对此不以为然,然而意识到了丝绸外泄的危害之后,他终于开始重视对墨技和重要工艺的保护。
“丝绸已经有了外泄的风险,瓷器绝对要保证万无一失,至于墨家墨技,墨家授权发明之时务必要要甄别身份,签署保密协议,既要不能泄密,亦不能敝帚自珍。”李世民最终同意了墨顿的方案,同时也不忘警告墨顿一句。
“墨家遵命!”墨顿昂然领命道,传播墨技乃是增强墨家影响力的最佳之法,墨家自然不会拒绝这样的好处。
于志宁不由一阵膈应,没有想到又让墨家子得逞了,这一次墨家再一次逆转舆论,借助国家大义来对抗儒家的议论压力。
“于兄莫慌,虽然陛下命令墨家不可敝帚自珍,此事还不算完!”孔颖达冷笑道。
“孔兄的意思是。”于志宁问道。
“师墨长技以制墨,此次必须全力以赴,彻底压制墨家。”孔颖达咬牙道。
于志宁眼中豁然精光一闪,重重的点了点头。
随着墨家一步步的壮大,儒家已经日渐感到危机,如果不趁着这一次机会,儒家恐怕再也无法压制墨家。
贞观十五年末,墨家的盛世几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随着大唐禁止墨技外泄的政策,几乎天下所有的工匠都和墨家签署了相应的保密协议,当然墨家也并没有藏私,再次召开墨技展公开一批前沿墨技。
朝廷重视,民间响应,一时之间,墨家风头无两,隐隐约约有重现先秦时期非儒即墨的辉煌。
伴随着墨家的辉煌,大唐来到了贞观十六年。
整个大唐的经济蒸蒸日上,墨家更是如日中天,然而一场潜流涌动正在悄然向墨家袭来。
孔府中。
孔颖达和于志宁相对而坐。
“于大人,民间的舆论准备的怎么样了?”孔颖达冷笑道。
于志宁得意一笑道:“孔祭酒,墨家虽然有儒刊,反而天下读书人都是我儒家子弟,舆论的优势在我儒学,只要儒家一声令下,天下的舆论都会为之导向,而且这一次,儒家精心准备了几例墨家奢侈浪费的案例,定然会引起天下的反感。”
墨家村这些年发展过来,又岂能没有几个废柴,儒家一直盯着墨家,肯定能够找出几个反面例子。
孔颖达满意的点了点头道:“如此一来,是时候实行师墨长技以制墨的计划了。”
“这一次,儒家各方必须齐心协力,彻底压制墨家。”于志宁心中一喜道。
刚刚过完年,随着儒家发力,一篇篇墨家的黑料在大唐开始传送,在儒刊的报道中,墨家村囤积居奇,利用墨技搜刮民财,普通村民奢侈浪费,墨家子只顾一村之私利,不顾天下之公。
在儒家的引导下,百姓的仇富心理渐渐被引导出来,以至于所有人都认为他们只要买墨家村的货物都是被墨家掠夺了钱财。
一时之间,墨家村出产的销量大降,民众普遍敌视墨家村。
同时大唐各地的作坊开始逼宫,不但拒绝缴纳专利费,并利用墨家墨技扩大生产,低价和墨家村的产品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