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久,董学斌摇头叹气地嘟囔了一句,“我就知道啊,要真这么好找,刘华和她妻子田甜不是早都买到了?”
正准备回去,叫卖声突然钻进耳朵里。
“瞧瞧看看了啊,这边是大鸡心,200一对儿,这边是盘山狮子头,400一对儿。”
不远处的大遮阳伞下,一群人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核桃摊儿。
董学斌扒开人群走近一看,店家叫卖的并不是成品核桃,而是圆不溜丢儿的青皮果子。几堆青皮核桃摆在摊位的筐子里,五六只手在上面抓来摸去地挑选着,生意挺火。由于青皮核桃的汁液在接触空气后会变成黑色,摊主的双手看上去倒像是个挖煤的,他拿着小刀削着青皮,嘴里不断吆喝。
这幅画面董学斌并不陌生。
赌青皮,俗称赌核桃。
既是不等核桃自己烂皮就从树上打下来的那种圆圆的青果子,十里河这片儿卖的品种大多是公子帽啊,鸡心啊,虎头啊,和最高档的狮子头,从外观上根本无法判断青皮内里的核桃是什么成色、纹理、大小,科学仪器也检测不出,所以称为赌青皮,买好买差全凭一个运气,是近几年京城流行起来的一个很刺激的玩法。
虎头下树的时间比较早,当下月份已经基本见不到了,现在卖的品种大都是狮子头。
赌核桃!?
董学斌若有所思地眨眨眼,这些被店家挑出来卖的青皮虽然档次谈不上太好,但其中也不乏有例外,自己前年打工时就曾亲眼看到一老头开了俩青皮,结果出了对儿44mm的麦穗虎头,非常不错。那……既然哪都找不到四个六的狮子头,自己是不是在这堆青皮里碰碰运气?万一里面真有呢?
不,不是万一,整个潘家园这么多青皮,四个六的核桃就算再少怎么也得有一个有两个吧?
关键是自己怎么能得到它!
单从外皮上可是看不出来的啊!
第65章【出了!46mm!】
核桃摊儿前,董学斌扯着脖子静静观察着。
摊主叫卖道:“今年的大鸡心不错,赌一对儿玩玩吧。”
有人拿了一对儿过去,“我来对儿,这俩。”
“好咧。”旁边那东北口音的老板娘接过200块钱扔到一个塑料篮子里,随即熟练地用刀子吭哧吭哧地挖了挖,很快将青皮核桃表层的大部分皮肉削掉,末了拾起刷子在一白塑料水桶里涮涮清水,把核桃缝隙里的果肉也清除了干净,末了拿卡尺一量,老板娘可惜道:“有点阴皮,一个37一个39,没配上。”这个尺寸属于比较一般的,起码要上42mm才马马虎虎。阴皮就是瑕疵,有阴皮或其他毛病的核桃即使尺寸大些价值也要大打折扣。
一听这话,那买家无语地转身走了。
待会儿又有人买了对儿狮子头的青皮,结果分别开出了39mm和41mm,也不理想。
然后下个人开的是36mm和38mm的。
再下个是40mm和39mm,姑且算配上了吧。
看到这种情况,董学斌顿时放弃了自己赌核桃的想法,不行啊,这么多青皮连个42mm以上的都没出,46mm的几率就更小了,自己就算有幸运女神附体估计也没戏啊,白糟践钱!
可是就这么放弃的话,他又不甘心。
十分钟……
半小时……
一小时……
董学斌在摊位前足足站了两个小时,眼见着青皮越来越少,越来越少。
原本那一百多个狮子头青皮现在只剩三十个不到了,大鸡心更是卖完了一筐,老板后来又从后面搬出来一筐新的。然而,这么大的流水量,董学斌从始至终还没看到有44mm以上的狮子头出现呢,一个43.8mm的是最大的,等以后上过手水分蒸发核桃再缩巴缩巴,43.8mm的最终也顶多是43mm的个头。
太小了!
都太小了啊!
中午在外头肯德基买了一份麦香鸡腿堡套餐吃,完后又回了这里盯着看。
十个……
二十个……
五十个……
下午四点,董学斌已然精疲力竭,不但眼睛花花的,腿也站麻了。
这个时间点生意少了许多,那东北的老板得空喘了口气,老板娘看了董学斌一眼,表情古怪道:“小伙儿,来俩赌赌?”她从上午开始就注意到董学斌了,跟这儿整整干看了七八个小时,却一个也没买。
董学斌想想,还是摇摇头。
刚才倒是有人赌出了一个44.7mm的,但离董学斌的46mm还差距甚远。
唉,果然几率太小了,回去吧?
时候不早了,董学斌决定再看最后一对儿就走。
“矮桩狮子头怎么卖?”这时,一个身材魁梧、跟桩子体型差不多的中年大汉大大咧咧地蹲在了核桃筐前。
摊主道:“盘山狮子头普通的四百一对儿,尺寸大的贵,六百的有,一千的也有。”
筐里的狮子头剩的不多了,大汉伸着长胳膊在里面捡了捡,最后从靠左边的位置摸出了两个有点腐烂变黄的斑驳青皮,一把扔给了老板,“就这个吧,给开开!”变黄是因为下树时间太长的缘故,即使搁在冰箱里保存也没办法让绿色维持太久,但并不影响核桃的质量。
“这俩个儿大,要八百的。”
大汉掏钱给他,“开吧!”
“好。”老板捏着青皮,黑糊糊的手一摸刀子,熟练地开始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