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没有这一层关系,赵信也不会对余柏林如此亲近。
余柏林第一次听到赵信父亲的名讳时,不由想着,貌似皇帝爱称呼大臣为卿。那是不是皇帝叫姓赵的大臣的时候,赵卿大人都会忍不住抬头?
这名字取得还真是觉。
余柏林早觉得许多名字字面上看起来很不错,读起来一谐音就很坑。
比如自己父亲,潇和仁都是多么美好的字眼,合在一起就谐音“小人”。
还有小宝,周岁之后得了封祉的大名,“祉”乃福禄之意。但若不论平翘舌,谐音就是“疯子”。
至于大宝,大名叫封珥,珥取日月光辉之意。可谐音……“风儿”……
余柏林庆幸自己姓名没什么奇怪的地方。
不过似乎只有他自己在乎谐音,其他人都不在意。
而且这个世界的读音,和后世标准语有挺大差别。他所说的谐音,只是标准语的谐音,用官话讲起来,也不一定是这么回事。
但看着还是觉得有些想笑。
皇帝陛下给自己两儿子取名都谐音如此奇妙,也算绝了。
余柏林来到赵府的时候,赵信亲自出门迎接。
“芝兰那小子晚到了,长青是否与我一同等候?”赵信和余柏林之间已经较为熟悉,举止也挺随意。
“自然。”余柏林点头,一边和赵信交流最近所学所思所疑,一边等着卫玉楠。
卫玉楠不一会儿就到了,见余柏林和赵信一同等着自己,也不羞愧,笑道:“长青你什么时候成了赵府的人,帮着赵府接客了?”
“刚刚我和长青商议,长青决定入赘我家,与我家小妹定下白首之约。”赵信严肃道。
余柏林笑道:“子诚兄你什么时候有了妹妹?”
卫玉楠挑眉:“刚出生不过十日。”
三人相识大笑。
赵信引余柏林和卫玉楠进府之后,余柏林才发现,赵府居然也盘了炕。
赵信道:“听闻这是德王献策,陛下推广。虽然朝中迂腐之人反对,但些许改变,比起普通百姓的死活,孰轻孰重?祖父特意率先将炕引入家中,支持陛下。别说,这炕还真管用,现在屋里比燃着炭火暖和多了,坐在炕上读书习字也不冻手脚,墨也不会被冻住。家中还节省了不少买炭钱。”
“我家也盘上了。”卫玉楠道,“长青你可以试试。若需要盘炕,我家借工匠给你。”
余柏林干咳两声道:“我家也已经盘上了。别忘了我老师是谁啊。”
赵信笑道:“对了,你老师是张学士。张学士也是率先响应陛下号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