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

第168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生意好,奖金就多一点。
“师傅,你往这个角度拍过去,焦点是那张荷叶,带一点远景,虚化就行。”
“仰角三十度可以吗?”
“差不多,您再多拍张十五度左右的。”
南易指明拍摄的角度和焦点,摄影师按照他的要求拍,一共拍了十二张照片。
“师傅,您这卷胶片有拍过其他人么?”
“还没有,我刚换了胶卷,你是第一个。”
“那正好,师傅,您用什么牌子的胶卷?”南易问道。
“乐凯100彩。”
“那您把底片剪下来一起寄给我行吗?”
“当然可以,不过要底片价格得贵点,拍照一块,底片得五毛一张。”
南易算了算,乐凯的胶卷差不多12块,看这摄影师手艺不赖,估计能拍38张,那底片价要的不算贵。
至于拍照的价格,哪个旅游景点又不贵一点呢。
“好的,我把钱给您。”
南易把钱给了摄影师,留下京大的地址,摄影师开给他一张收据。
坐回茶座,南易端着杯子一会睖睖西湖,一会瞅瞅湖边的行人,瞧见迎面走过来一个瘦了吧唧,长得非常科幻的后生仔,他边上还跟着一对老外,貌似夫妻。
这个后生仔,南易认识,曾经两人还合过影,靠着那张合影,他还拿下了一笔大生意。
“你好,熟悉的陌生人!”南易心里默默的说道。
第0107章 用眼看路
南易瞅了几眼,就把目光从“火星”收回来,把手抬起来摇了摇,“科幻”的后面,一个残缺的身影就朝南易走了过来。
“几点的票?”
“十点半。”
“坐下喝点茶,润润嗓子,我们去河坊街解决肚子,这儿价太贵。”
晚饭吃的是片儿川,过夜住的是几毛钱一晚的大通铺。
在钱塘并没有过多逗留,诰日,南易两人就上了去坷桥的客车。
1980年的坷桥,还不是什么轻纺之乡,这里还是一个古色古香的镇子。小河的埠头边停着好几艘乌篷船,还有几只鸭子在边上嬉戏。
站在太平桥上,看着乌篷船上戴着毡帽的船夫,南易仿佛看到了阿Q,又仿佛瞅见了孔乙己。
一艘小船就停在桥边上,船舱里躺着满满当当的大小鱼虾,船夫手里拿着的称高高的翘起,嘴里和边上的妇女在说着什么。
南易想来,大抵应该在说:“瞧见没,一斤三两,翘的高高的。”
鱼很新鲜,应该是河里刚打上来的;买的人也不少,妇女的身后还围着一堆人,在那里等着交易。
沿桥而行,南易两人和五六个红领巾错过,下桥,走进镇上最繁华的一条街道。
街不是很宽,可店铺林立,农具店、供销社、邮电局、山货店、小酒馆应有尽有。
小酒馆的门口摆着三四张实木做的四方桌,都坐着人,一个穿着白围裙的妇女在一张桌前收拾着碗筷,这张桌子只剩一个人坐着。
“老兵,会喝黄酒吗?”
“能来一点。”
“那我们过去坐坐,这里可是黄酒之乡,天下黄酒发源在这里,到这里不喝点,那真是太可惜了。”
南易率先坐了过去,转头看着近在咫尺充当展示柜的窗台,菱角、茴香豆、水煮花生、猪头肉、烧鸡几个下酒菜摆在托盘里。
不知道该叫老板还是大厨的一个男人目光炯炯的看着南易,仿佛在说:“赶紧切点猪头肉和烧鸡。”
托盘里的烧鸡还是整只的,猪头肉上也看不到生嫩的刀口,这两样就没卖出去一点。
“同志,猪头肉和烧鸡是新鲜的吗?”
“新鲜,当然新鲜,今天刚卤的。”
“那行,其他每样来两角,猪头肉这一半都切了,烧鸡来一只吧。”
“好呀,我马上给你切。”
看男人脸上的高兴劲儿,南易判断这小酒馆是私人的,要是公家的,嘿嘿,你爱买不买。
一人一角酒,一个大白碗有八分满。
放在嘴边呷一口,酒味很浓,一点都不淡。
很好,酒馆的老板不爱学习,还没学会往酒里掺水,活该他将来房子多的住不过来,人死了钱都没花完。
捻起一颗茴香豆,把外面的壳捏掉,扔到嘴里咔吧咔吧嚼着,手在衣摆上抹一抹,把手上的盐颗粒抹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