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

第1293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美容对南易来说并不新鲜,交往过的女人多,听说过的化妆品自然也多,他知道很多高端化妆品里都有蛇毒成分,只是那个成分的单词他忘了。
“蛇毒研究小组从二十种不同的毒蛇身上提取蛇毒,开展了原毒与分离毒对比抑制肿瘤试验,17种不同浓度的蛇毒,对小鼠肉瘤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瘤率最高的达到89.72%。”
“这个数字算高吗?”
“外界已经公布的方案里,没有比这个比例更高的。”
“那是不是表示继续研究下去,我们能够做到消灭癌症?”南易问出一个连自己都不信的问题。
“有可能,几十年或者一百年之后。”
“厄兰格,你还是恢复你原来的风格,我问一个最直接的问题,目前的这个发现短期之内能否为公司赚钱?”
“可以,而且会很快,最多一两年就能研究出一款可以上市销售的抑制肿瘤的药物。”
“很好。”南易满意的点点头,说道:“需要我做什么?”
“提供多样且数量稳定的蛇毒,为了进一步研究,同时也为了将来规模化生产。”
“知道了,电话里不多说,我今天就飞过去。”
挂掉电话,南易让校花打电话申请一条下午三四点左右的航线,他自己回到卧室继续睡觉。
……
第二天,南易在李家坡一下飞机就直奔第三生物制药研究所。
在南易听取了蛇毒研究小组的报告没多久,国内多处的捕蛇人就不再继续猫冬,而是拿上自己吃饭的家什,带上干粮,连夜进山。
宝安大学的学生们感叹“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学校里一下子乌央乌央的来了不少捕蛇人。
虽说他们学校的毒蛇未必会比学生少,夏秋的时候,捕蛇人也经常会在他们学校出没,可冬天的时候却很少见到,要知道蛇是冷血动物,得冬眠,冬天都会躲在洞穴里,非常难抓。
就算因为深甽冬天的天不冷,不是每条蛇都会冬眠,可大冬天出来捕蛇还是让人觉得稀罕。
有好奇心重的就跑去找捕蛇人打听,得到的回复很不靠谱——说是有大水喉要摆百蛇宴,正重金四处求购毒蛇,至于重金到底有多重,捕蛇人并没有透露。
捕蛇人当然不愿意说,最次的毒蛇可以卖二十,好的可以卖五六十,这可是好营生啊,少一个人知道,就少一个竞争者,鬼知道大水喉什么时候收够就不再收了,自己得抓紧时间多抓点,快点拿过去卖。
捕蛇人说的大水喉自然是葛翠竹,只有她能做到快速把消息传到捕蛇人耳朵里,也只有她才能让一众捕蛇人相信“高价收蛇”不是谣传。
管理垦殖集团这么些年,葛翠竹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和人面都不是盖的。
南易这边,他正在巡视南氏在李家坡的产业。
特别是研究城市农场的城市农业发展公司,更是他巡视的重中之重。
“南先生,前面的就是立体循环多层蔬菜种植系统,和电梯的原理一样,每一层都可以随着动力驱动升高或降低。”
城市农业发展公司的总经理曹铭顺向南易介绍着眼前几座大高架。
“升高和降低由什么决定?”
“有很多因素,南先生,我们去中控室,我给你介绍。”曹铭顺引着南易进了中控室,指着一排电脑屏幕说道:“为了方便监测,每个屏幕都有显示不同的数据,温度、湿度、光照角度、土壤酸碱度等。
当某一个数据出现异常,那一台终端上就会出现警告提示图案,按照提示,人工控制系统的升高和降低。”
顺着曹铭顺所指,南易走到他说的终端前。
端详了一会屏幕上的各种数据后,南易就问道:“现在还不能实现系统自动运转?”
“目前还在摸索阶段,我们并没有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系统运转规律,突发情况较多,每个步骤都需要人工干预。”
“嗯。”南易点了点头说道:“蔬菜成本我就不问了,看目前的情况,我知道种植成本肯定不会低,蔬菜对外销售得是天价。”
“是的,成本非常高。”
“哦,去看看其他。”
接着,南易跟着曹铭顺去参观了垂直水产养殖系统、蔬菜种植空间,最后又去一栋居民楼的楼顶参观“闲置空间蔬菜种植解决方案案例”。
从居民楼出来之后,南易就对曹铭顺说道:“和食品局接触了吗?”
曹铭顺点点头,“食品局已经承诺会无偿赞助我们300万新币,并且等将来我们的蔬菜和水产上市销售,会给予我们适当的补贴。”
“适当,这个词的弹性空间可就大了。”南易撇了撇嘴说道:“你要向食品局强调一下客观困难,我们是公司,不是李家坡的粮食保障单位;
我们的目标是盈利,你上面有股东压制,如果股东长时间看不到盈利的希望,项目很可能会被砍掉,公司也会倒闭。”
城市农业发展公司目前在探索的几套种植、养殖方案,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成本根本无法降低到和常规种养殖相当的水平,这是一家必须靠补贴才能存活的公司。
之所以这家公司会建立在李家坡,就是因为李家坡是一个小城市国家,九成以上的食物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且只有不到1%的土地可以用于农业,对国外的依赖性很强。
确保稳定的粮食供应是李家坡面临的一个大难题,为了粮食安全,这个难题必须得到有效的解决,必须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而且还需要早做布局。
当其他商人都在盯着电子、炼油和航运领域,当食品局还在纸上谈兵的时候,一家外企来到李家坡从事粮食安全解决方案的探索,李家坡不给点赞助说的过去吗?
为了保障这家外企能活下去,将来的水产、蔬菜要不要给补贴把售价降下来?要不要给一定的政策倾斜号召国民踊跃购买这家公司的产品?
从李家坡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企业肯定要给赞助和补贴,当然不管是赞助和补贴都必须“适当”。
拿个胡萝卜在前面吊着,让这家企业能看到前面的“希望”,同时又让它饿着肚子继续探索,把它培植成供李家坡踩的“巨人肩膀”,这对李家坡来说是最划算的。
农业,特别是种养殖环节,没有相当的规模,根本别想做到盈利,除非是处在一个人力成本不算成本的国度。
一个李家坡人如果有100万本钱,那可以去炒股票、炒期货、做贸易、做借贷,最次也可以投资办个什么厂,服装厂、电子厂都是李家坡很鼓励的项目。
要是有谁说拿着100万去种地,家人朋友这关首先就过不了,国家层面也不会鼓励,四小龙欸,不抓紧时间多搞点轻工业,搞个屁的农业。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