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

第1343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法拉奎说道:“至少八十年前,这里就已经是黄金地段。”
“既然是黄金地段,那这里又怎么会形成贫民窟?”南易诧异的问道。
法拉奎笑了笑说道:“BOSS,与其把这里叫贫民窟,还不如叫工业区更合适,最初的达拉维只是一个小渔村,从19世纪末开始,这里就被商人看中建起了陶器厂、纺织厂;
为了尽可能的压缩工资成本,工厂主会去南部招失地的农民,只需要给很少的工资,农民们就愿意卖命工作;
工厂一年又一年的增多,工人也是一年又一年的招,这里的人口就越来越多,一直发展到现在的70几万的规模。
这里只有一平方英里,70%的土地用来修建厂房,10%的土地还没有开发,只有0.2平方英里的土地却塞下70万人,居住条件自然不可能好。”
“所以,达拉维其实是工业区?”
“是的,这里就是工业区和工人住宿区。”
“有意思,真有意思。”南易抚了抚下巴,挥了挥手,“走,进去看看。”
法拉奎在前面带路,一行人穿过一个垃圾回收站,又走了一小会就进入了“达拉维工业区”范围,先映入众人眼帘的是一坨用各种废旧材料搭起来的建筑堆。
“BOSS,从七十年代开始,就有贫民不请自来涌到这里,他们在别人的土地上搭建窝棚,想赶也赶不走,时间久了,他们就住了下来,土地的主人根本拿他们没办法。”
“土地的主人是谁,原来渔村渔民的后代?”南易问道。
“BOSS,不是的,这里的土地很早的时候就落到工厂主手里,除了厂房,他们还在土地上盖三四层的建筑,楼上租给工人居住,楼下当做营业房或者厂房出租;
时间久了,有些工厂主出现变故,他们的后代就把工厂和房子转卖给其他人,有的打包给一个人,也有的拆开零卖,到了今天,这里房子的产权就比较分散。
达拉维住的并不仅仅是当初工人的后代、新涌进来的贫民,这里还有能收房租的房主、开加工厂的老板,我知道有好几个资产过百万的富人住在这里。”
“这里并不是每个人都穷?”南易化身好奇宝宝。
法拉奎摇摇头,“是的,住在这里的人,大部分都有还算稳定的工作,虽然收入并不高,可不会出现温饱问题,他们绝对不能算贫民;
城北有不少原住民虽然有房子,可一旦失业就会比这里过的还艰难,他们要交水费、电费,而这里的人,却什么都不用交。”
“在你的报告上,我看到这里的居民月收入是50卢比,那他们每个月要支出多少房租?”
“5-20卢比之间,5卢比只能租一个铺位大小的位置,20卢比可以租单独的一间,能住下六七个人的房子。”
南易接着问道:“这里的工厂能把所有成年人都消化掉吗?”
“十年前还能做到,现在不行,人口膨胀的太厉害。”
“这里的人一般一对夫妻会生几个孩子?”
“大部分人只要还能生就会一直生,少的也至少也有两三个孩子。”
一问一答之间,南易脑子里已经勾勒出达拉维大致的发展历程,最早来到这里工厂主利用廉价劳动力大肆扩张,工厂越开越多,从南部招的人也越来越多,这里的聚居区逐渐扩大。
一开始,达拉维以成年人为主,每个人的负担都不会太重,随着脚跟站稳,人安定下来,潜藏的繁殖技能又被激活,这里就进入“大生产”时代。
每生一个,就多一张嘴吃饭,也会削弱一个家庭的自我造血功能,毕竟怀孕肯定会耽误效率,收入肯定会降低,南易不信这里的工厂主会给工人产假,多半是做有钱,不做就没钱。
此消彼长,吃饭的嘴越来越多,收入却越来越打折扣,一开始三口之家能吃到十分饱,发展到六口之家顶多只能吃到三成饱,到这个程度,其实已经可以说温饱成了问题。
既然开始饿肚子,那就发挥“穷人孩子早当家”的光荣传统,孩子五六岁就挑起养家的重担出去找活干,重活、技术活干不了,可以上街卖玛莎拉茶。
于是,恶性循环开始,父母辈还算是技术工种,到了子女这一辈连一门手艺都没机会学,只能上街卖力气,等到孙子辈的时候,孙子们又能干什么?
历史的车轮开起倒车,一代人不如一代人,达拉维的居民质素会变得越来越低,失去竞争力,贫民窟的帽子会紧紧的扣在达拉维的头上。
南易陷入沉思的时候,一个妇女从破屋里走出来,看也不看,直接把一盆液体倒在外面的“大马路”上,瞬时,一股莫名的味道就从地上扬起。
不是尿,比尿难闻的多,更像是放了好些日子的泔水,有点齁鼻,味道和氨水不同,但是引起的反应类似。
“啊……永尾君,好臭。”萩原小百合捂着鼻子说道。
第0692章 号别人居士
“我们往前走,这种地方就是这样子。”
南易走到萩原小百合的面前,牵着她的手继续往达拉维深入。
再往里走,路上的人就多了起来,但并没有人围观南易这一行看似很奇特的人群,大部分人只是瞄一眼,然后继续沿着自己的轨迹往前,小孩子会放肆的多瞄几眼。
“BOSS,达拉维已经是一条很出名的旅游线路,西方的游客到孟买都会来这里走一走,看一看。”
仿佛是知道南易的疑问,法拉奎及时的给南易解释眼前的不正常现象。
“既然是旅游线路,那这里应该还有提供给游客居住的旅馆吧?”南易看着不远处墙面被图的花花绿绿的房子,嘴里下意识的问道。
“这里不但有旅馆,还有人提供家庭寄宿。”
“前面的房子不错,知道是什么建筑吗?”南易又指着花花绿绿问道。
法拉奎顺着南易所指,看了一眼说道:“庙,贱民修的庙。”
“贱民也可以修庙?”
就南易所知,在印度农村,贱民根本不允许靠近庙宇,更别提自己修庙。
“BOSS,种姓制度早就废除了,而且这里是孟买,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贱民需要靠庙来维持身份,保持自己的存在感。”法拉奎的话里有揶揄,也有自嘲。
“有庙就不算贱民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