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

第1522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严格意义上来说,望北传媒的“传媒”二字纯属于无稽之谈,它实际上就是靠着人脉在投机倒把的倒爷皮包公司,也可以把它归类到文昌服饰的供销科、亚清公司的供销科旗下,它的内核就是在给商品搞促销。
或者也可以把望北传媒归类到金融财务公司,毕竟它也参与了一部电影的投资,只不过投资的回报既取决于票房,又仿佛和票房多少没多大关系。
事情的经过就是八桂电影厂立项拍一部电影,但是资金不足,于是,陈怀歌牵线,电影厂从望北传媒借了一笔钱用来拍片,电影赚钱,电影厂归还本息,若是亏钱,那就慢慢等,什么时候电影厂有钱就什么时候还。
别说参与制作发行,南易到现在就连这部片子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当然这倒不是对方没有告知,只是南易肯点头让宫雪借钱,目的还是为了建立人脉,借钱的由头是什么他并不关心,他只关心借钱的人是谁。
总而言之,目前不管是电影、电视剧、广告都还没有民营企业生存的土壤,而想要让这片土壤出现,并不取决于内部,而是取决于世界大格局。
以南易个人的眼光来分析,没有苏修解体、冷战对立结束、海湾战争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没让大家醒悟过来世界已经变了,过去的那一套已然过时,就不会出现一切给经济发展让步的局面,自然,影视业的口子也盼不来打开的那天。
虽然上辈子对影视业的发展并不了解,可九十年代末期到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国内的影视业是北方人的天下,确切的说是京圈的天下,这一点,南易还是知道的。
甫一开始,南易就没有想法深度介入内地的影视业,他目前看重的是影视剧的广告营销作用,以及将来会呈现出来的对商业地产的推动作用。
这两拨风口过去,才是考虑布局数字化网络,什么元宇宙、WEB3.0等概念的延伸——数字化娱乐的时候。
南易一直隐隐有一种想法,比他两辈子加起来还要更遥远的将来,影视剧的制作模式会发生巨大的改变,观众不再会是被动的接受一部影视剧,而是从立项之初就参与其中。
随着大数据的进一步发展,一个人会被数字栅格化,行动轨迹、教育经历、审美、爱好等等一系列的数据都会被采集走,只要数据足够庞大,不但可以分析出某个人喜欢什么类型的书籍、影视剧,包括文章内容走向和影视剧情节走向的偏好都可以分析出来。
甚至,还可以推测有限的未来某个节点,某个人会忽然喜欢某个类型的内容。
不管潜在观众将来是否有权利拒绝自己的影视剧喜好数据被采集走,影视剧的制作肯定会越来越精准化,对数据被采集走,又被筛选出来做为一部影视剧创作的参考因素,这些潜在观众会发现电影和电视剧越来越精彩,简直就是按照自己的喜好量身定做的。
其实不用怀疑,你的电子钱包一早就被盯上,别磨蹭,赶紧付费点播,你的钱一到账,会计就可以扎帐给股东分配利润。
不管这种推想是对还是错,南易固执的认为不论任何行业,吃肉小圈子的堡垒会越来越坚固,想要挤进去会变得越来越难,乃至几无可能,而喝汤群落会越来越庞大,社会结构会出现“钉子穿蘑菇型”。
钉尖遥遥在上,蘑菇伞面就是所谓的共同富裕阶层,蘑菇下的钉身有无限向上爬的可能,钉帽的部分直接躺平。
南氏的主营行业就是那几样,但是南氏的资本要无所不在,南易要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局势突变之下转移腾挪的基础。
南易相信自己的数字化娱乐推想是对的,起码大方向是对的,也许南氏将来吃不到或者不想吃这块蛋糕,但是依然要涉足其中。
在往数字化娱乐迈进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两个字——科技。
科技需要积累,没有弯道超车,没有什么突变,把数字化娱乐分解开,几乎能囊括大半未来科技的发展成果,南氏可以没有数字化娱乐,但是不能不介入到这些成果的实现环节中去。
斗气可以破苍穹,但科技是斗气他爹。
吃着涮羊肉,谈着剧本议价,南易脑子里却在想着应该在影视特效领域砸点钱了,改天先打个电话给蕾切尔,问问显卡企业有没有主动和首富伟业接触。
等主题谈的差不多,桌边的众人就开始划分成更小的圈子,随机性的进行三三两两的对话,三女都不蠢,逮着一个就开始侃,其中谟言被逮的频率是最高的,谁让他证明过自己呢。
“南霸天,是不是又快走了?”王蒴和南易碰了一杯后,问道。
“嗯,就是这两天的事。”
“偌大的华囯居然容不下你的算盘,就这么喜欢在外头折腾?”
“不叫折腾,应该说是扑腾。当年,哥伦布被马可波罗忽悠,一心想着来遍地黄金的我们这来淘金,可谁知道他走错了,也他妈走对了,他居然去了印度。
在那里他真的看到了遍地黄金,看到神庙里的石像边上摆着一块块的金砖、金币。哥伦布心想,马可波罗大神诚不欺我,印度真的有遍地黄金啊。
我不是从小就喜欢哥伦布嘛,自然也要沿着他的足迹走一遍,这不,我现在就在印度淘金呢,那恒河里真是一抓一把金,二抓凑成吨啊。
悄悄告诉你,我都在那里抓了五万吨黄金了,哥们现在是天下第一富,沈万三、胡雪岩都得靠边站。”
王蒴讥笑一声,说道:“南霸天,你不写小说真可惜了,瞎话张嘴就来啊,哥伦布什么时候去过印度?”
南易吃了一口涮羊肉,嬉笑一声,“你的关注点还真奇特,不应该关心五万吨黄金吗?”
“这有什么好关注的,一眼假,你要说五吨我还半信半疑,五万吨,你直接把几个大国的金库搬空也凑不出这个数来。”王蒴啐了一句又问道:“说真的,你在印度干嘛呢?”
“炒股。”
“赚吗?”
“还行,一只股票被人从200卢比炒到了上千卢比,翻了六倍,我定力差了点,10万卢比在260块买进,涨到500卢比就抛了,然后一看,卧槽,我刚卖掉就涨到了540,我寻思这个价格应该撑不了多久就会掉,我现在抛是对的,还继续持有要哭。
鬼知道过了两天,股票居然涨到了700卢比,我又寻思,这肯定到顶了,可谁知道它还在涨啊,到910卢比的时候,我忍不住又买进了,现在一股赚300卢比多点。”
“印度钱和我们的汇率多少啊?”王蒴问道。
“不到四换一,咱们的更值钱。”
“那也不多嘛,你第二次买了多少?”
“600股,我用912卢比买进。”
“三六十八万,五万来块,还不够你在印度的花销吧?”
“花销不花钱,炒股只是顺便,我今年又找了份工作,在印度出差呢,吃喝拉撒单位负责。”
“我说呢,你怎么跑印度去了,你自己生意不小,干嘛还给人打工啊?”
“废话,儿子马上就到上学的年纪了,花销会越来越大,生意嘛,有赚就有赔,万一我要赔了,我儿子喝西北风去啊?这不,找份工作,一个月领上两次工资,旱涝保收,心里有底。”
“领双份啊?”
“扯,国外和咱们不太一样,有一周发一次工资,也有两周,就是半个月发一次,按月发的少。”
王蒴抽了口烟,琢磨一下说道:“你现在就是,那话怎么说来着,对了,洋行大班?”
“按你这个逻辑来说,我应该是二班,头顶除了老板还有一个人管着,那个人才是大班。”南易摆了摆手,“不说这个,工作上的事情提起来心烦,吃人饭服人管,工资是还不错,可凹糟事也多。
还是你好,自由职业,想写就写,不写就躺着,爱谁谁,老子不伺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