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

第1548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先放着吧,晚点再说。”
“嗯。”陈于修把报纸收起来放回扶手箱,嘴里叨叨着,“这房价让人有点看不懂,很快海富花园三期富春阁要开盘,我打听了一下,定价每呎410块,一平方要4510,离得不远的东翠花园一平方1800,相差2700,我去看过房子,看不出来2700块的差价在哪里。”
“差别就在计价面积,一个呎价,一个平方价,你们香塂人有钱,卖贵一点才配得上你们的身份嘛。”南易笑了笑说道:“东翠花园可以入伙了?”
“哪有这么快,听说明年10月才能入伙。”
“哦,南陈建筑怎样?”
“睿武叔有派人在这里,每个楼盘都不等开盘,就会提前定下几套好的,人面都混熟了,价格能拿到九折到八点五折。”
“挺好,成本能省一点。”
先送陈于修回厂里,校花又开着车往东筦驶去,临近下午五点,车子来到燕尾蝶服装厂的厂门口。
经过多年的发展,燕尾蝶服装厂已经是一家有七万名工人的大厂,一个厂关系着几十万人的生计,燕尾蝶工厂区也拓展成一个大厂区,被当地人和打工人称呼为“燕尾蝶镇”。
等着厂里来人接的间隙,南易打量了一下工厂的门口,靠近右边的一块空地停着数百辆上面坐着人的摩托车,大部分人穿着朴素,有一个摩的佬的样子,可也有几个流里流气,看着不像是什么正经人。
看完右边,南易又看向左边,从工厂大门一直延伸出去好远,都有人或站或蹲在那里,稀疏但人数不少,有的带着包裹,有的空着手,一个个都对工厂的大门翘首以盼。
“校花,打给王丰泰,让他出来的时候先等等,我们去其他几个门口看看。”
燕尾蝶服装厂占地23万平方米,呈不规则的五边形,最长的一面挨着河道,其他四面一面开有两个大门,一个供人员进出,一个用来走货车;不是放假的日子,只有东一门,也就是南易几人现在所在的门才会打开。
转了一圈,在每个门口都停留观察了一下,然后又回到了东一门。
东一门已经洞开,王丰泰站在大门的中间等着,一见到车子,王丰泰就迎了上来,虎崽拉开车门让其上车。
“大老板。”
王丰泰,台塆人,今年四十三岁,燕尾蝶服装厂董事长,来燕尾蝶之前有多年服装厂厂长的工作经验,并且还在台塆一家专注于鞋子代工的大型工厂当过厂长。
按照台塆职场的称呼习惯,下级会叫直属上司职位名称或老板,高几级的就叫大老板。
南易其实挺喜欢别人叫他老板,上辈子还未发迹的时候,他就喜欢去逛夜市,然后沉浸在一声声“老板看一看”、“老板买一双”、“老板吃什么”、“老板进来啊”、“老板来敲背”的美妙天籁里。
只是那时候他还比较蠢,就逮着一条夜市逛,只逛不买,时间久了,摊主们也都记住了他这个不上道的穷逼,老板的称呼就在他耳中绝迹,心痒痒瘾头响起的时候,他就会跟在陌生人的身后,蹭别人的“老板”听。
“丰泰,门口的那些摩的正经吗?”
“不好讲,有做生意的,有打劫的,也有的身份会随时切换,我们厂还好啦,我和警……公安局的大人沟通过,也和联防队打过招呼,他们还是会特殊照顾一下厂里的工人。”
“别叫大人,警察同志或者某公安,你有口音没问题,这其实算是优势,名词不要叫错。”
“好的,好的。”
“肚子饿了,先去食堂。”
“大老板,你想去哪个食堂?”王丰泰问道。
“哪个食堂投诉最多?”
“第七食堂。”
“那就去那里,把我送到那里你就可以下班了,有什么事我们明天上班时间再谈,另外,六点二十分,让郑曼丽秘书在食堂门口等我。”
“好的。”
到了第七食堂门口,王丰泰给了南易四张来宾证,这是专门给来考察的客户准备的身份凭证,胸口挂着这个证,除了宿舍区,在厂区内都可以畅通无阻,也可以凭借来宾证在厂区内任意一个食堂就餐。
下车,帮南无为戴好来宾证,南易几人就走进了第七食堂。
正是工人开饭的时间节点,长120米,宽35米,共计4千多平方,就餐区域3400平方的食堂里,一共排着64条队伍,没有隔离窗口,饭菜都放在长条桌上。
一个食堂配一个炊事班,人数不固定,按照一个人负责600人的饭菜来分配,第七食堂的炊事班就有7个正式工作人员[厨子],其他的帮厨会在附近的村子里找。
炊事班和帮厨并不固定在一个食堂工作,而是采取流转制,随机搭配、随机调配,在厂区的食堂流转作业。
流转制执行起来虽然有不少的弊端,但却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可以让工人们定期更换一下口味,不至于吃食堂吃到想吐。
大锅饭为了烹饪方便和控制成本,不可能每天都换新鲜菜色,总有好几个菜在时令季节经常能吃到,比如现在的冬瓜和豆角,南易已经看到好几个工人见到菜盆里的这两个菜蹙眉。
“无为,看到那些皱眉的人没有?”
“看到了。”
“那些皱眉的是老员工,这里的饭菜已经吃的有点腻了,队伍里那些迫不及待往前张望的是新员工,她们对这里的饭菜还保持着新鲜。”
南无为踮着脚想看工人手里的菜盆,“喔,爸爸,我看不见菜盆里的菜,都有什么吃的啊?”
“白沙油鸭、辣椒炒肉、红烧冬瓜、清炒豆角,还有一块西瓜。”
一荤、一半荤、两素加上两个清汤,紫菜虾米汤、西红柿蛋汤,四菜两汤配水果,这是燕尾蝶服装厂食堂的标配,规制固定,汤几乎不换花样,菜色、水果常年换,不过换来换去都在粤菜和福南菜之间腾挪。
没有办法,厂里的工人几乎六成是福南人。
一开始工厂规模还不大的时候,还能东招一点,西招一点,尽量避免工厂里出现老乡小团体,可随着规模扩大,招人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只能和内陆的县城劳动局进行合作,请他们负责组织往这边送工人,互利互惠。
这种模式,也是粤省现在招工的主要模式,特别是深甽,个人名义想进入特区还是比较难的,进入难,想站住脚就更难。
“没有了?”
“还有单打菜蛇羹。”
工人伙食费一天扣一块钱,菜量固定,主食敞开吃,这是福利餐,因为以人为本,不管是肉类还是蔬菜都是采购优质品,而不是挑些下脚料,所以每个月工厂还要给每个工人贴补15-25元不等。
除了福利餐,食堂不定时的会提供单打菜,限量供应、价格不菲。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