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

第1633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宝庆一个叫阳清的商人已经在鹅城修建第一个楼盘“富华楼”,地段还不错,拿地价格只有315元平方米,折合不到21万亩,这个楼盘马上就要开盘。
马峎余跑了鹅城房产局、小亚湾管委会,基本已经领悟到这边出让土地的原则精神——以地换钱、以地换路,精简办事流程,不管是购买土地还是开发楼盘,只需要盖一个章就可以。
听完消息汇总,南易叫闻人兰月给马峎余拿了3万块钱,让他去管委会交个朋友,让乔卫平扮演一个炒地皮的新人,去同行业从业者的聚集点呆着,探听一点行业动态。
南易自己则不再钓鱼,改去小亚湾这里的原住民村落寻找岁月留下的痕迹。
上一村、下一村、茶山村,一个又一个村落的情报交流中心留下了南易的身影,每到一个村落,南易都会探寻一下村民对征地的态度,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嘴里操着语调不同的客家话,却传达出相同的信息——对征地乐见其成,而且巴不得多征一点。
当南易的脚步踏上老畲村一带的时候,他的身边多了几个人,葛翠竹,她的秘书施国丰,还有垦殖集团环境测评的人员。
在老畲村附近,南易发现了一个三面环山的平坦地带,其中一座山上一条溪流从山脚流过,出水口的地下水源充足,南易打听了这条溪流上百年没断过水,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泥土非常肥沃,手一捏能冒出油来。
站在三面山的山上,南易三人往下眺望,平坦地上的青草郁郁葱葱,中间夹杂着几抹色彩,南易拿着望远镜往一抹翠绿猛瞧。
“阿婶,你看看,那里是什么。”南易把望远镜递给葛翠竹。
葛翠竹接过望远镜循着南易所指看了一眼说道:“应该是一片野葡萄,国丰,一会让人采点样回去。”
“好的,董事长。”
“南易,让我猜一猜,你是想把这里改造成百果园,和我在巴黎77省参观过的采摘谷仓一样,以游客亲手采摘水果为主题,打造一个周末短假的度假地。”
“哈哈,阿婶,不用说的这么高大上,在国内,就直接叫农家乐。”南易笑了笑说道:“农业结合旅游这个理念,我们的认知和发展可是滞后了不少,北方那边反而走在了前面,八十年代初,我去燕山洽谈板栗买卖的时候,就在那边见到了农家乐的雏形。
这些年,京城近郊开出了不少农家乐,密云水库边上给钓鱼人提供餐饮的小野店已经有不少,家家都有自己的特色。”
“说不上滞后,农家乐这种消遣方式毕竟在国内还不是太流行,赚几个人的花销容易,像我们这样公司化运营就难了。”葛翠竹说道。
“也对,现在把农家乐往大和深里做还太早了点,但这里是例外,不管从深甽哪个地方过来,到这里的距离最远不超过50公里,离香塂人养小老婆的地方距离更是不到17公里。
阿婶你想啊,周六晚上,带上小老婆来这里,住在半山腰的独栋特色度假屋里,晚上一顿乱造,第二天走出屋子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顺着山道往下走,在果园里采摘一点水果,补充一下维生素;
到了中午,上菜园子,想吃什么就拔什么菜,要吃点荤的,牛蛙、蟛蜞、鱼虾、黄鳝、牛、驴、羊、鸽子、鸡鸭鹅、海鲜,不破坏整体环境,又没有异味的可以养在这里,不合适的就和附近的村民合作,让他们帮我们养殖。”
南易说着,指着一个地方说道:“那里,可以弄个BBQ,如果是一家人过来,可以自己烧烤;那边可以弄个小型水上乐园,边上可以搞一个收费钓场,想要吃鱼可以自己去钓,另外,也可以成立一个钓鱼爱好者协会,在这里经常组织钓鱼比赛;
对面的山腰凹凸不平,呈现阶梯式上升,我们可以种上玉米地、竹林,堆上稻草垛,在最边上再盖两个牛棚,要是有需求,猪圈也可以盖,那里我们就叫它野战坪。”
“野战坪?什么意思?”
“阿婶,稍微联想一下,你应该能想到。”南易一脸暧昧的说道。
葛翠竹稍微想了想就明白南易在说什么,她一巴掌扇在南易的手臂上,嗔道:“衰仔,一肚子歪主意。”
“呵呵,这里正式名称就叫三面山百果园,不正式名称就叫情人谷,总之,这里吃的健康、美味,玩得开心、刺激,但是来玩一趟的花费不超过上商场买件衣服。
一开始,我们的目标客户就盯着香塂人和他们的小老婆,不能说从香塂一过来就奔着那点事去,总得有点情调,买衣服、买首饰是情调,来这里玩也是情调。”
“情人谷的名声一旦传出去,那些整家人的游客怎么可能还会过来?”
“所以我才说是不正式名称,只要在游客之间把‘情人谷’这个名字抛出来,他们自己就会把这个名字传播出去,这个名字我们是不承认的,我们官方的主打一直都是全家人的亲子游,回归田园,让孩子亲近大自然。
但是这个理念有点超前,现在的情况是一个个刚把泥腿洗干净住上楼房,大鱼大肉还没吃腻,短期之内想让他们再回到田园,可能性不是很大。
当我们很难得吃上白米饭、吃上猪肉的时候,心里想的是一辈子能吃猪肉下白米饭就好了,天天吃、顿顿吃都不会腻,可实际上呢?
连续吃上一个月,保证会腻的不行,换上一份猪食反而会吃得更开心。
人们什么时候会厌倦都市,现在还不好说,五年、十年、十五年,也许会更久,假如这里只是一个独立的项目,那十年之后再开始也不会晚。”
南易转了一个方向,左手指向南方,“1979年,宝安的人口是31.41万,到了现在深甽的户籍人数是68.65万,常住人口是167.78万,五年之后,常住人口的数字会变成多少,流动人口的数字又会变成多少。
一个人想要在深甽生活,那必须有上班的地方、住的地方、吃饭的地方、娱乐的地方、看病的地方,这一切都离不开土地。
深甽要发展,就要盖更多的厂房,更多的高楼,更多的住宅,土地从哪里来?开山填海?可以无限填吗?”
“征地,从农民手里征收集体土地。”葛翠竹说道。
“是的,目前深甽是块状发展,这里一块,那里一块,之所以不连成片,土地性质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征地的成本太高,目前还有不少国有空地,市里在做规划的时候,都会尽量避免征地。
可等到空地耗竭,免不了要打集体土地的主意,现在在深甽随便干点什么都比种地强,年纪大的还有心思种地,年轻人有几个乐意。
一方面城市要发展,另一方面,耕地并没有发挥好它出产粮食的基本职能,以前我们是到处种菜,到处卖,现在是种少收多,集中向深甽这边供应。
粮食就不用说了,整个大南方很少有地区能够做到自给自足,深甽的情况就更严重点,抛荒越来越严重,粮食如此,蔬菜更是如此。
一个国家必须保证粮食的自给……”
南易的话未说完,校花就凑到他耳旁说道:“斯嘉丽夫人的电话,紧急事务。”
不用校花提醒,南易也明白斯嘉丽在纽约的凌晨打电话给他肯定有急事,和葛翠竹告罪一声,他就走到边上去接电话。
“斯嘉丽,什么事?”
“几分钟之前,我刚拿到乌拉尔地区、乌克兰南部的土壤墒情报告,我们的人对比最近几年的数据后提出一个推测——苏修很可能会爆发旱灾。”
“预测会是在什么时候?”
“现在还没办法拿出一个比较肯定的结论,需要更多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做远期气象预测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想要得出一个准确率较高的结论,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采集大量、多维度的数据做横向、纵向对比分析。
“明白了,等得出结论通知我。”
“嗯哼。”
挂掉电话,南易走回到葛翠竹身边,“阿婶,一个国家必须要做到粮食能够自给自足,不然容易被其他国家遏制。十年前,苏修是超级强国,五年前苏修是强国,而现在的苏修可以说不堪一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