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

第1878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虽说是后劲还很足,可明眼人能看出来,豫园商城已经不可能再几百几千的往上涨,最多就是几十块钱的波动,这点波动相对上万的股价来说,几乎是毫无意义。
赵天阳和古定升要控制好挂卖单的节奏,要是过快,很有可能会把股价砸下去。
相比较豫园商城,电真空就简单多了,虽然股价已经来到1172块,可它的后劲是真真的十足,豫园商城上万的股价无限拔高了股民们的期待值,总想着电真空就算不能涨过万,至少也能再涨个一两千。
一共5万股的电真空,赵天阳和古定升都是1000、2000股的挂卖单,只要一挂出去,要不了多久就会被买走。
18日到20日三天时间,豫园商城出了还不到1000股,电真空倒是已经出掉将近3万。
5月21日,沪交所发布了一个新消息:所有股票取消涨跌幅限制,并实行T+0交易。这个消息一公布,股民们瞬间炸开了。
利好啊,了不得的利好啊!
这一系列动作,立即让股市告别了有行无市的困局,随着股价完全放开和随之而来股票价格一飞冲天,3天内暴涨570%,委托业务量大幅暴涨,散户们又陷入了买进难,卖出也难的境地,委托跑道太拥挤了,不管是买还是卖,根本来不及输入。
大户们却没有这个困扰,他们掌握着特快通道,不管是买还是卖都很容易就被输入,很微妙的形成了一个时间差和操作差,这两差有意味着利益差。
先挂单可以先买,先挂单也可以先跑,低买高快卖,大户可以真正的T+0,而散户可能是T+1,也可能是T+3,甚至是更大的数字,大户的优越性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可惜,大户是可以笑了,但是南易笑不出来,买单挂不上,赵天阳和古定升挂卖单的速度只能越来越慢,没什么买盘,卖单挂快了也没多大意义,不过好在股票还能小小的往外出。
过了两天,刘贞告诉南易一个消息,各家证券营业部将会在文化广场专门设立股市“大集市”,供中小股民委托卖出股票。知道这个消息,南易知道清空股票已经不会有什么问题。
等到六月,大集市开始运作,股票卖出的速度加快,并且在文化广场瞬速形成了一个新的认购证黑市,认购证的价格被越炒越高。
得知消息的南易彻底心安,他估算了一下,等所有事情完结,大概可以分到6200万左右,这个数字离赵天阳说的11亿相差有点大,不过南易觉得足够了。
南易当初进入内地股市可以说是为了付给生尘药业货款的病急乱投医,可是现在的预期收益错过了货款的支付,也错过了为了支付货款向杨开颜借贷的资金偿还,南易对其已经没有太强烈的期待感,有的只是参与一段历史的新奇。
6月2日,南易嘴里咬着粽子行走在黄浦路口的马路沙龙,从二月份起,这里就被认购证的黑市所占据,黄浦隔壁的王宫饭店变成了最佳的大宗交易场所,认购证在这里被炒的很疯,一天价格会变动两次到三次,傍晚的价会比早上的价涨起来一两百。
从昨天开始,南易的认购证就开始出手,中过签的直接便宜卖给大户室的人,白板交给打桩模子,基本价2万,这是要收回的,超过的部分和打桩模子五五分。
南易吃完粽子,就往刚才看好的一个打桩模子走过去,这个打桩模子穿着一套绿色迷彩服,帽子也有,脖子上还挂着一个双筒望远镜拆出来的单筒,看造型应该是鬼子当年的十三年式望远镜。
这幅打扮,不消说,肯定是个散户股民,望远镜可以说是这个时候散户股民的必备品,沪交所里的人密密匝匝,根本挤不进去,想要看行情只能站在沪交所对面的天桥上拿着望远镜往里瞅。
南易觉得这人挺有意思,身为一个股民穿一身绿,就算自己不忌讳,也容易被其他股民给揍了,他得感谢现在的股票形势一片大好,不然,早应该鼻青脸肿了。
“什么价?”南易走上前说道。
“单还套?”
“单什么价,套又什么价?”
打桩模子一听南易的腔调,连忙往南易的身上贴:“你有套?”
“有啊,2万2,不讲价,你要我卖给你。”
“太……”
“哎,我说了,不讲价,要不要吧。”南易作势欲走,把打桩模子讨价还价的话堵在喉咙里。
“等等,等等,我买,我买。”打桩模子拉住南易,半牵半拉的把南易带到相对僻静的地方,“看看货。”
南易从兜里掏出一沓认购证在手里甩了甩,“钱呢?”
打桩模子的眼睛盯着南易手里的认购证好大一会,才把手伸进自己的包里,一阵摸索,掏出两沓外加几张零散的百元大钞。
钱货交换,一个验货,一个验钱,转眼钱货两讫,各走各路。
走出马路沙龙,南易就对虎崽说道:“记住那张脸了?”
“记住了。”
“等到明后年再看看他会变成什么样子,我非常好奇。”
在外面转到三四点,南易上中心小学接上儿子,回到方公馆,南无为自有他自己的安排,南易则是进厨房烧火做饭。
等到六点,刘贞回家,热腾腾的饭菜正好上桌。
挺新鲜,刘贞在饭桌上居然掏出来一张大团结,这是打从文昌围开始,南易第一次见到刘贞的钱长什么模样。
“儿子,你的。”
刘贞把钱递给南无为,对方很自然的收下装进自己兜里。
“什么钱啊?”南易好奇的问道。
南无为不缺钱,根本不需要给他零花,特别只是这么点,给不给意义不大。
“独生子女保健费啊,每个月领的钱我都会给无为。”刘贞夹了点金针菇到自己的碗里,瞅了眼,说道:“你哪里买的金针菇,这么白。”
“哦,菜市场,用不着稀奇,以后能买到的都是这种白的,黄褐色的很难买到了。”南易随意说道。
“为什么?”
“好看啊,白色的这种叫银针菇,浑身白,颜色比较统一,生长周期只需要一个月,黄色、黄褐色的需要三个月,同一片地里光照条件不一样,就会导致颜色有很大的区别,换了你,种哪个?”
刘贞夹了一筷子金针菇到嘴里,细细的品尝了一下,“吃着差不多,就是根好像嚼不烂,会塞牙,香味也没有以前吃着浓郁。”
“新鲜的比较嫩,这个应该是北方发过来的,路上时间太久,放老了。”南易夹了块裙边到南无为的碗里,一边说道:“菜场里大棚菜越来越多,品相也比以前好,科技含量是越来越高,往后北边过来的菜,太新鲜的就别买了,几千公里过来,看着还翠绿翠绿,肯定有问题。
算了,指望你能分出好菜孬菜太为难你,我跟阿婶说一声,让她在郊区办个小型农场,要吃新鲜时令菜,让农场往家里送。”
“你会不会太小题大做了?”刘贞不以为然。
南易放下筷子,抽纸抹了抹嘴,张开手竖起一根手指,和刘贞掰扯起来,“家里吃的油,咱们自己家生产的;盐,自己家采的;酱油,垦殖集团弄了个酱园子,自己酿的;醋,自己的醋园子出的;葱,我自己养了一花架子;蒜……”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