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殖集团以一个利润不是太丰厚,但是别人拿不到的价格把海蜇出口给报国米毂,然后坐等利润分成。
至于为什么说是别人拿不到的价格,品牌是报国米毂闯出来的,价格是报国米毂推上去的,如果垦殖集团不再提供海蜇,供应商变成其他,人情因素就没有了,那就变成纯正的商业行为,报国米毂的收购价肯定要往下压。
一如达毕梵的国内手工艺品的生意,在纽约和巴黎的高昂价格传回国内之后,不是没有聪明的单位跳过达毕梵,直接跑去两个地方直营,可是他们发现,达毕梵卖数千美金的工艺品,他们卖10美金都没人要。
他们根本不明白工艺品的高昂价格是怎么回事,他们根本不明白卖家和买家都需要“工艺品”维持价格坚挺,跳出来搅局,若不是天天出没大使馆,早就被拖到暗巷里打黑枪了。
韩鑫把周公叫到一边商量,他出每斤1块5的担保费请周公担保,周公考虑了良久,细细衡量了韩鑫的人品,不但答应了担保,还把韩鑫介绍给南若琼,又以每斤5毛的价格,让办事处让出一点车皮给韩鑫。
南若琼向范海泽请示了一下,范海泽给了周公面子,答应了下来。
就这样,韩鑫一分钱没投入,完成了10吨海蜇的收购。
当天,韩鑫的海蜇就上了火车,按照青松岭到沪海的距离,再计算一点中途停靠时间,不需要一天半,海蜇就会到达沪海。
韩鑫的生意一切顺利,吴小伟就比较悲催,他不知道周公住在哪里,问了不少人才算是问到准信,一如韩鑫,他也是扑空,追来办事处依然是扑空,周公去车站帮忙装货,南若琼跟着去凑热闹,他哪里还见得到了。
灰溜溜的回到秀珍旅社,见到王荣森和秀珍在院子里打情骂俏,老朱在边上凑趣说着荤段子,吴小伟的心情就更差了。
钱已经花了三四百,海蜇在哪里还不知道呢。
郁闷的吴小伟回到自己的小隔间,躺倒在炕上与蝇共舞。
又是一天过去,次日的下午,吴小伟终于找到了周公,对方答应帮其采购海蜇,不过要等几天,有大客户过来,他要紧着帮大客户采购。
周公的要求合情合理,吴小伟满怀希冀的回秀珍旅社等着。
过了两天,一封加急电报到了秀珍旅社,电报来的时候,除了韩鑫,过来采购海蜇的几个人都在院子里,电报是王荣森的妻子打来的。
王荣森看过电报后,面色大变。
一旁的老朱催问了几句,没得到回应,就把电报从王荣森手里拿过来,看过之后,又递给了阿欣。
阿欣展开电报的时候,好奇的吴小伟也凑上去看,“韩鑫海蜇批完,斤十七,市好,速来。”
这电报看的让人着急,果真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做的是几十万上百万的买卖,还要抠发电报的钱,把电报翻译成人话就是“韩鑫的10吨海蜇一到沪海就被批发完,每斤17块,沪海的海蜇青黄不接,请速送海蜇过来。”
一看完电报,阿欣立即发出一声欢呼:“韩鑫成功了,这真是太好了,太好了。”
阿欣替韩鑫高兴很正常,这些日子只要有眼睛的都知道两人走得比较近,有往男女朋友方向发展的苗头,但是王荣森却是很不开心,他损失了十来万,跳出去单干的韩鑫却是一把赚了将近16万,如此反差,他又怎么开心的起来。
吴小伟非常眼热,简单的算术题他还是会算的,韩鑫的利润大概是多少,他也能算出来。
韩鑫可以赚十几万,他的本钱小,成本就会高一点,不指望一趟翻一番,如果一趟能赚1万5,哪怕1万,一个月剩下的那些日子,他完全可以来回采购三批次的货,本钱越来越厚,利润一次比一次多,三次下来,可以赚个六七万吧,南叔叔肯定会夸我能干。
吴小伟的想法非常美好,看问题也非常简单,根本没看透17块的价格是因为“青黄不接”才会产生的短期高价,等大批海蜇运到,这个价格肯定会回落。
而“青黄不接”的局面的出现和现在还在禁期不无关系,虽然海蜇已经捕获上岸并腌渍,每天都有不少海蜇可以出货,但毕竟在禁期,人家给脸就得接着,大批大批的往外运,打谁脸呢?
如果说吴小伟只是眼热,那王荣森就是急了,弃自己而去的跟班一把赚了十几万,他却还没开胡,和老朱嘀咕了一下,王荣森就吩咐阿欣留在旅社应付可能会来的周公,他和老朱两人甩开周公出去收购海蜇。
阿欣虽然认为这样不妥,可根本拗不过王荣森,要知道她的3000块渠道费已经给了王荣森,她已经被王荣森给绑架了,她只能乖乖听话。
王荣森如此这般作态,让已经有点看轻他的吴小伟更加鄙夷,吴小伟觉得南易曾经告诉他的话很有道理——当一个商人想把所有的利润都揣进自己兜里,那他离灭亡也就不远了,时刻要记着雨露均沾,好处均分,出过力的都应该分得好处。
第0888章 生意不好做了
一个事物存在,不能说一定合理,但是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
比如周公这样的海蜇掮客,既然它出现了,那说明有它存在的土壤,也一定有它能发挥作用的地方。
王荣森和老朱出发了,还带上了身为“地头蛇”的秀珍,大约下午两点多,秀珍一个人回来,悄悄地把阿欣叫走。
她们去做什么,吴小伟一无所知,直到次日上午,只有灰头土脸的阿欣和秀珍回来,卡车也只回来一辆,吴小伟才从阿欣嘴里听到了昨天发生的事情。
原来王荣森和老朱非常顺利的收到400多桶海蜇,约合10吨出头,王荣森一算这一趟省去了周公的4000多块劳务费,想快点弥补之前十来万损失的他恶向胆边生,决定走一条司机口口相传的秘密路线,以逃脱检查站的检查。
海蜇的交易是需要交税的,差不多每斤3毛钱的税,不消说,这个税肯定从采购商这里收。检查站的工作就是检查海蜇有没有上税,若是没上税,检查站就会把海蜇扣下,补交税款和罚金之后,海蜇才能拿走。
秘密路线往往都是险峻的路线,既然险峻就容易出事,不出意外的话,意外还是发生了,两车货在路上翻了一车,王荣森和老朱留在路上抢救另一车货,阿欣和秀珍压着一车货返回,把货运回旅社,王荣森的逃税之路夭折,又有了一笔几万块的损失。
事情到这里还不算完,阿欣还没有把故事讲完,一辆工商稽查队的边三轮就来了旅社,车上下来一个稽查员绕着卡车走了一圈,就冲几人疾言厉色询问:“这是谁的货?”
三人皆摇头。
稽查员见三人都不承认,就冷笑一声,“无主是吧,好,我马上叫人拉走。”
阿欣见状,慌了,赶紧说道:“是我们老板的货,他现在不在。”
“交税了没有?”
阿欣摇头,表示不知道。
稽查员见状,说道:“我先开个补税单,你把它交给你们老板,等他回来,叫他来稽查队,记住,找我。”
“找我”两个字上,稽查员咬字特别重。
若是南易在场,一听就明白里面的道道,也知道接下去该怎么做,只不过他从来不屑逃税,不太可能遇到这种事。
稽查员很快开了一张补税单给阿欣,不是什么正式的公文,只是用手写了一张单子,上面的内容大致的意思是“查验到五吨逃税海蜇,需补缴8500块税款,并听候处理意见”。
从办事流程上来说,这张补税单完全不合理,只要海蜇没运出青松岭,什么时候去交税都可以,不存在什么补缴之说,更不能莫名其妙多出5500块。
推敲一下这件事,为什么稽查员直奔秀珍旅社,来的如此准确?为什么稽查员敢多开五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