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

第2235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我对他们一无所知,现在怎么回答你。”南易啐了厉亥一句,又对房翀说道:“摸摸底,我要知道这些房虫儿每个人家里的情况,住哪里;祖上是干吗的;家里有几口人;排行老几;子女有几个,每一个都干什么工作,孝不孝顺,是不是盼着老爷子死了好分家产。
只要能查到的都记下来做一个表格,查仔细点,表格做精细点,现在多辛苦一点,将来就能多省点钱,不要和钱过不去。”
房翀拍着胸脯说道:“五爷,你放心好了,这帮房虫儿是房管所的常客,只要我把京城的房管所都跑一跑,再去片警那、胡同里打听一下,就能弄清一个大概,还有不清楚的,我再找人挖一挖,包管能查得清清楚楚。”
房翀原来在房管所的时候,经常和房虫儿、片警、居委会打交道,就凭他在基层单位第一线十几年建立的市井人脉,想打听一个京城本地普通人的底细,还真不会有什么难度。
“行,等查清楚了打个电话告诉我,我让人找你拿资料。”
南易又吩咐了房翀几句,接着就转头和厉亥说话。
“老厉,等房产中介公司的门面搭起来,你去联系一下房产公司,老公房和房改房这块油水我们要喝,新楼盘代售的下水我们也要尝一尝。”
京城这里的二手房市场,私房从六十年代开始就在私底下偷偷交易,至今已经三十多年过去,想出手的早已出手,剩下的一年也见不到有几套拿出来交易,市面上交易的主流是老公房和房改房。
老公房比较麻烦,没有房产证,严格说起来是公家的房子,交易可以,必须经过房管所批准,而且房管所还会拿走很大一块收益,所以现在市面上交易的二手房八成都是房改房。
京城这几年新盖的商品房、拆迁安置房,要么离市中心很远,对于当下而言,其实就等于搬离京城市区,被边缘化了;地段比较好的,还处于市区的房子价格会很贵,不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可以惦记的。
不想离开市区,福利分房无望又想买房的工薪阶层只能打二手房的主意,而新楼房主要潜在客户是先富起来的那批人:演员歌星、外企职工、生意人还有外地的有钱人。
可以说当下京城的二手房市场和新楼房市场是两个相对分割、独立的市场,就是潜在客户的群落也不同。
第0979章 生意的另一面
“这一块怎么吃?京城想买楼房的人哪个不清楚哪里有房子卖,有心想买的人都有准确的目标,我们插进去又能做多少业务?”
“老厉啊,你不能把目光只放在京城本地人身上,发散一下思维,往其他地方想一想。”
厉亥脑子转了转,“你说的不会是香塂人吧?”
南易摆了摆手,“不是,这里是京城,不是深甽、羊城,普通商品房想要进行涉外交易很难,想把路走通要付出的代价很大,根本不可取。
老厉,你是传承公司的掌门人,除了做好管理工作,还要多和外界交流沟通,多接收来自外界的信息。
你呢,待在羊城多年,回来没多久,京城这里的信息脱节也是正常的,这次我就不做批评了,再有下次我就要怀疑自己的眼光了。”
厉亥愕然道:“你这还不算批评?”
“不算,先别打岔,我给你开拓一下思路。木樨园那边聚集着一帮从温市过来的商人,前些年,他们一个个都在做皮革、服装的生意,前店后厂,肯吃苦,所以发起来的速度也快。
这帮温市商人主要来源是温市那边的农村人,他们出门打江山的时候,有的靠东拼西凑,有的干脆卖掉了祖宅,在外面发达了,回去修缮祖屋、盖新房都是必有的流程。
家里那边弄好了,京城这边又该怎么办?
毕竟啊,他们一年未必会回温市一趟,京城这里才是他们现在的窝。
虽说现在能交易的商品房不多,可房子还是有的,温市商人想要买还是能买到的,可据我所知,木樨园那儿的温市商人并没有几个买房,他们就惦记着能买块地盖个大院,除了自己住,多的还可以拿来收租。
盖房当然是不可能的,京城本地都没几个人有这个能耐,何况还是外地人。”
南易顿了顿,继续说道:“前两年,木樨园的温市商人家底变厚,脑子也变活络了,不再只是埋头苦干,盖不了房,他们就把目光放到了柜台上。
现在商场的柜台,便宜的一个月两三千,贵的四五千,但就在四年前吧,一个柜台三五百就能拿到手,而且商场为了尽快回笼资金或者私底下有什么操作,签的基本是长约。
一个柜台,只要转租出去,什么都不干,一个月也能挣个一千多到两三千。
现在呢,碧溪广场今年年底就要开业,有产权的商铺从去年就开始预售,我可以告诉你,大半的商铺都被木樨园的温市商人买走了。
跳出京城,我给你说说温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1980年,温市房管局首次组织预售商品房,7天内预约登记购房者有1300户,蒲鞋住宅区180套房屋向职工个人出售,价格为80元平方米。
1984年,翠微山住宅区集资联建住宅300套,价格为198元平方米。
1985-1989年,水心住宅区共建住宅255幢,价格为380元平方米。
1988年8-10月,由于市场物价波动的影响,私房价格一度迅猛上涨,商业用房最高房价曾达4000元平方米,一般住宅房价800-1000元平方米,11月后,房产市场的房价趋于平稳,并稳中有降。
1989年,市区房价开始突破1000元平方米。
1990年5月,黎明桥村的公寓交付,房价为1850元平方米、1600元平方米、1250元平方米,一共三个档次。
1993年,市区旧城区均价在1400元平方米左右,公有住房价格为750-1500元平方米。
1994年,市区均价达到2000元平方米。
今年,从农历新年过后到现在,温市市区旧城区的均价已经升到2600平方米。
对比一下京城的房价,超过2000块的都在什么位置,这几天在开盘的南馨园起价4800,它又在什么地段?”
[怕你们看不明白,我解释一下,1995年,京城的商品房分外销房和内销房,外销房主要面对的是香塂人、海外人士,价格换算过来,一平方米普遍卖到2万—3万,当然内地人也可以买外销房,大约有三成的份额就是内地消化的。
其实从友谊商店、医院看病、买房等方方面面,老外在内地可以享受一定的特权,但是这些特权是要花钱买的,比如看病,病房、专家什么对老外都有照顾,但是老外看病的费用差不多是国人的10倍。
多付钱,享受更好的服务,这一点毛病都没有,根本不用上升到国格。
内销房的正常价格就在2000块附近,便宜的有1500,贵的到2800左右,超过2800的,可以说不属于正常内销商品房的范畴。
比如说下馆子,一顿吃一两百是老百姓的正常消费,一顿上万甚至十几万的,那些和普通老百姓没有一毛钱关系,所以我在文中说到房价的时候,通常会排除掉那些和普通老百姓没关系的部分,并不是我搞错了数据前后矛盾。
总结:1995年京城正常房价就是在2000上下,最贵的卖房记录是1994年火车站附近恒基中心单价6700美金平方米,听说现在(2022年)的二手房价格只有7万平方米左右,28年只涨了一万多。]
“南易,你是说温市人会炒房子,囤积居奇?”厉亥问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