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锻造直接浇铸?墨侯爷可是让老夫大开眼界,如此劣刀又岂能进入战场,那岂不是那将士的性命开玩笑么。”侯君集顿时冷笑道,如同听到一个天大的笑话一般。
就连李靖也是忍不住皱眉,作为将领他们最在意的就是武器的质量,一个百炼钢刀乃是将士根深立命的保障,对于粗制滥造的武器乃是所有军人的大忌。
一瞬间,所有人都盯着墨顿,想要墨顿给他们一个合理的解释。
墨顿感受到众人审视的目光,毫不在意的耸耸肩道:“百炼钢刀乃是需要工匠不停的锻造,才能百炼成钢,然而墨家村的钢铁一出炼高炉就已经成钢,自然不需要锻造。”
墨顿心中明白,在后世的那些制式武器之中,大规模量产的刀具不都是模具浇铸而成,坚固性,实用性,耐磨性,哪一样都不输于手工锻打的刀具,也许一些浇铸而成的武器比不上一些名匠锻造,但是绝对超过大多数普通工匠的水平,甚至一些合金武器,恐怕并不逊色于所谓的绝世名剑。
众人顿时一滞,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一点,百炼成钢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钢,而墨家子直接炼制出钢,自然不需要再锻造了。众人想通了这一点,顿时倒吸一口凉气,若是如此,陌刀的产量恐怕再无限制。
“可是浇铸出来的钢刀岂不是没有开刃?”李世民皱眉道。
“此事陛下更不用担心,墨家村现在采用的乃是机械打磨,村民自制菜刀,用机械打磨开刃,不到一刻就能完成。”墨顿得意道。
李世民心中一动,墨家打磨技术冠绝大唐,连最为坚硬的钻石就能磨成,更别是为陌刀开刃,若是按照墨家方法,何止是陌刀,恐怕其他武器也能用此方法锻造,如此一来,大唐武器锻造定然能够突飞猛进。
“再则,若是陌刀兵的盔甲若是采用钢浇铸,非但更加坚固,而且质量更轻,防护更强,至少能够为将士减轻十斤重量,如此一来,陌刀兵可供挑选的兵员自然倍增。”
这个时代,盔甲可没有武器那么多的讲究,除非高级将领,普通将士的身披的都是铁甲。若是换成钢甲,同等防护力下,自然能够重量大减。
如此一来,侯君集对墨顿纸上谈兵的诘问自然不攻自破。
“李爱卿,如果陌刀能够量产,是否能够克制骑兵。”李世民略微思索,转头像李靖询问道,在一众将领中,唯有李靖在实战中用过陌刀阵法。
侯君集心中一沉,顿时明白李世民定然已经动心了,若非如此,恐怕李世民根本不会这样问。
李靖闻言沉声道:“将士负重减轻,将士手持陌刀,天下没有骑兵能与之正面抗衡。不过浇铸的陌刀和盔甲能否达到墨顿所说的效果,还需兵部进一步验证才可。”
李靖话并未说满,但是却明确的告诉李世民,此事可行。
墨顿立即躬身道:“墨家钢材还有万斤存货,陛下一试便知。”
“万斤!”李世民深深的看了墨顿一眼,大唐正在准备攻打吐谷浑,正是需要钢材的时候,没有想到墨家竟然还有如此多的存货,当下大手一挥道:“传令军器监,立即将墨家村钢材征用,用此钢材,试验浇铸陌刀和重甲,一旦成功,立即全力打造。”
“是!”侯君集领命道。
“还有,此批钢材,朝廷按市价购买。”李世民最后又加了一句道,墨顿今日已经连续给了他三重惊喜,若是再强征墨家村钢材,哪怕李世民再厚黑脸皮也挂不住。
侯君集顿时一愣,军器监受兵部节制,地位极其独特,然而军器监向外界买钢材还是第一次。
李世民看着演武场上的长长的枪林,再看看的手中的神臂弩,再想想战场上即将纵横捭阖的陌刀兵方阵,顿时豪情大发,如此一来,大唐粮道无忧,步兵即将有陌刀兵这等绝世凶器,骑兵又有马蹄铁保护,这样强大的部队吐谷浑又岂能对手。
这一刻,李世民对即将到来的吐谷浑之战充满了信心,吐谷浑在大唐犯下的血债定当由伏允父子偿还。
此刻,突然一个太监匆匆赶来,躬身在地道:“启禀皇上,宫外传来消息,右卫大将军过世。”
“右卫大将军!”墨顿略微一思索,顿时恍然,右卫大将军不就是颉利可汗的封号。
“不是已经派遣太医前去诊治了么?”李世民皱眉道。
太监头低的更低了:“据说,右卫大将军拒绝服药,这才突然病重过世。”
墨顿顿时恍然,他只见过颉利一面,那就是在未央宫中,颉利可汗在李世民的设计下,为李渊跳了一场胡旋舞,他至今记着颉利可汗心如死灰的神态,对于一个高高在上的草原雄鹰,一下子成了从云端跌落,成为了人人围观的阶下囚,受尽了屈辱,也许死亡对他来说,乃是更好的结局。
第四百三十二章 归义王
“颉利死了!”
李靖也不禁恍惚,说起来,颉利可汗有如此下场,李靖也有一份功劳,贞观四年,是他李靖带领大军攻破突厥牙廷,俘虏颉利可汗而归。
甚至可以说,李靖的荣耀,就是从颉利可汗身上得来的。
“沙场之上,各安天命!”
李靖心中慢慢坚定起来,当时他和颉利可汗乃是敌手,颉利可汗败了,还能保全性命,若是当时他李靖败了,恐怕落到了颉利可汗的手中,恐怕下场更加凄惨。
李世民仰首望天,心中不知道是喜是悲,颉利可汗没少给大唐带来威胁,和大唐简直是不共戴天之仇,但是人死如灯灭,随着颉利可汗去世,所有的仇怨都将一笔勾销。
弘义宫中,李渊一头刚染的黑发,带着老花镜,惬意的看着墨刊,听到了颉利可汗去世的消息之后,顿时惊呆,手中的墨刊落在地上,却没有丝毫的察觉。
对颉利可汗,李渊同他的恩怨更深,几乎在李渊在位的期间,一直饱受突厥的威胁,尤其是颉利担任可汗期间,更是频繁侵犯大唐,当时李渊一心统一全国,没少对颉利可汗妥协,二人争斗一生,李渊一直处于下风,甚至可以说屡遭羞辱。
“没有想到你还是先走了一步,这一次是我胜了!”然而,李渊语气之中,没有丝毫兴奋之情,反而有着无尽的落寞,不到五十五岁的颉利可汗就已经过世,而他距离那一天恐怕也不远了。
顿时,李渊一阵萧索,心情郁郁寡欢。
一时之间,颉利可汗的去世的消息传遍了整个长安城,不少百姓到处都在议论纷纷。
“依我看,颉利此人可谓是罪有应得,当年在我大唐边境没少犯下血案。”
“也就是陛下仁慈,留其一命,否则他岂能苟活到现在。”
……
对于颉利可汗,长安城的百姓可是一点也不陌生,无论是贞观二年颉利可汗带领二十万大军,兵临长安城下,当时贞观四年,李靖俘虏颉利可汗,那盛大的献俘场面,犹如在昨天一般。
墨刊趁机做了一期颉利可汗的特刊,讲述颉利可汗从崛起到败落的详细经过,并将将颉利可汗和大唐的恩怨一一的列出,效果出奇的好,立即在长安城畅销。
“但凡犯我大唐者,颉利可汗就是先例!”
众人看了墨刊,无不解气的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