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乃是墨家新发明的保存水果的一种方法,只要在水果之表皮涂上一层薄薄的蜡,就可以让水果锁住水分,长久保存依旧新鲜如初。”墨顿解释道。
“打蜡,就是这个蜡!”长乐公主不敢置信的指着一旁的红烛道。
墨顿晒然一笑道:“当然不是,这种石蜡是有毒的,但是墨家采用的乃是新型的蜡,甚至是可以食用的,当然吃多了也不好,残留一点根本没有任何问题。”
长乐公主这才恍然,道:“之前你所说的苹果保存之法是不是也是此方。”
墨顿点了点头道:“这只是其中一个方法,冷藏加打蜡的效果更好,甚至保存全年也并非不可能。只是那种苹果恐怕就需要削皮再吃最为适宜,不过相对于如此巨大的利益,这点毛病并不算什么!”
“那以后岂不是就有吃不完的水果了么?”长乐公主欣喜道。
墨顿点了点头道:“既然你最喜欢吃水果,那为夫自然全力满足,江南哪怕是冬季也有不少水果,到时候,就让托人给你带回来一些。”
长乐公主不由一阵幸福,若是在平时以她的家教定然会拒绝,不过此刻她正在怀孕,哪怕奢侈一点也没有人会说什么?自然心安理得的享受丈夫的宠爱。
“将这批柑橘作为贡品送入宫中,剩下就宣称此乃贡桔对外售卖。”墨顿大手一挥道。
“啊!少爷这恐怕不好吧!贡品又岂能拿来贩卖?”福伯为难道。
长乐公主朗声道:“就按相公所言,我想父皇不介意用一个贡品的名号来安抚雅州。”
不得不说墨顿长乐公主对李世民极为了解,对于惯用惠而不费手段的李世民来说,是绝对不会拒绝这个提议的。
而且墨顿并未妄言,来自后世的他又岂能认不出从雅州送来的正是后世的贡桔。
随着大批的贡桔在长安城铺货,价格公道而且极为美味,立即引起了长安百姓的哄抢。
“贡桔!没有想到蛮夷之地的雅州竟然还有这等好东西。”
“就是,据说这些橘子可是留着给陛下进贡的,可是当地实在是太多了,陛下也吃不完,正好便宜了我们。”
……
长安城内,筹备年货的长安城百姓对于贡桔可是情有独钟,一来贡桔品相口味极佳,再说冬季实在是没有什么水果,贡桔的地位就显得独特了,经过墨家保鲜技术之下,贡桔的卖相极好,口味极佳,更重要的是价格公道,而来桔子本就带来吉利的意思,更别说这是进贡给皇上的贡桔。
随着年关将近,百姓购买欲望倍增,一下子就引爆了长安市场。
“真是便宜了那些僚民?听说墨家子弟可是按照墨家子的《致富经》来改造僚州,不出三五年,那里定然是上户之地。”一个商户感叹道。
“《致富经》”众人闻言不由一愣,他们可是听到过《道德经》《佛经》,很多人可都是第一次听说什么《致富经》。
商户傲然道:“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致富经》乃是墨家子根据墨家村致富经验,总结出来的,僚人三州就是墨家子《致富经》的试验地,其他的不说,就拿贡桔来说,在下可以断定,定然可以让那些贫困的僚民富得流油。”
“竟然还有此事!”众人不由啧啧称奇,在众人的打听下。很快墨顿的一个个经典名言开始在长安城广为流传。
孔府之中,孔颖达看着雅州的情报,不由摇头苦笑,他原本以为看到孔惠索已经打开局面,不由心中欢喜,然而谁知道又被墨家子的《致富经》盖过了风头。
“《致富经》,墨家子果然有一套。”孔颖达无奈道,别人不知道雅州之事,而他却知道的一清二楚,别的不说,儒家目前在雅州的局面还要靠墨家才打开,而且只有雅州一地富裕,才能让儒家的教化一战竟全功,二者缺一不可,在这一点,儒家和墨家是相辅相承。
非但儒家,而同样震动其他百家。毕竟自从百家诸子时代过去,已经再也没有能够入眼的经书了,而墨家子还未完成的《致富经》就已经让贫穷的雅州重换生机,若是成书岂不是何等的惊艳。
墨刊之中,新任总编田侔一脸凝重的看着手中关于雅州的消息,不由心中一叹,相夫氏一脉果然败的不愿,单单墨家村这手点石成金的手段就让他五体投地。
“墨三,立即在墨刊之中开设新的栏目,名字就叫《致富经》专门为天下百姓介绍致富的经验案例,第一期就以雅州为例。”田侔大手一挥道。
墨三闻言,不由眉头一皱道:“这可是关系到少爷,我等要不要先知会一声少爷。”
田侔摇摇头,坚定道:“墨顿自然许诺我总编之位,就已经明言,除了墨家秘技之外,其他的无可不报,报道雅州可以隐没墨家保鲜秘技,其他的据实报道即可,墨家理念竟然是兼爱天下,又岂能只让一州致富,而不让天下致富。”
“那好吧!”墨三无奈道,他发现最倒霉的乃是自己,他所合作的两人总编都是性格古怪之人,实在是很难伺候。
当这一期墨刊发行之后,墨顿的致富经立即红遍大江南北,要知道当今世上有两种事情是人人都喜欢的,一个是升官一个是发财,然而升官可不是人人都有的梦想,而发财则是人人都梦想着。
随着《致富经》的发布,墨刊的销量再一次暴涨,几乎成为人人追捧的对象,顿时将儒刊挤兑的不成样子,哪怕是儒刊不甘示弱报道孔惠索言同音的进展,可惜依旧是无济于事。
第九百二十四章 贞观九年年末大朝会
随着一场大雪降下,为北方大地增加了不少年味,贞观九年终于要结束了。转眼之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年末大朝会。
“启禀陛下,我朝赋税连年上升,今年暴增一成,实乃可喜可贺!”民部尚书戴胄一脸傲然道。
随着大唐社会安定,砖路和墨技的威力显现,大唐经济增长迅速,暴增一成,也就是后世经济增长百分之十,这可是一个了不得的成绩了。
“暴增一成又如何,还不是不够花,国库连年亏损!”不少大臣心中腹诽道,大唐的经济增长很快,但是花钱的地方更多,实在是入不敷出,饶是如此,还有很多工程等着进行。
当然在这个大喜的日子,没有人会败兴,大都是报喜不报忧。
工部尚书张亮昂然道:“今年大唐砖路再增一千五百里,还有八百里正在修建,渭水大桥进展顺利……”
戴胄不禁怨念的看了张亮一眼,自己民部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填不饱工部这个无底洞。
礼部尚书令狐德棻朗声道:“如今我大唐四海皆服,天下共尊陛下为天可汗,除此之外,吐蕃等国献上重金,请求传授墨家墨技。”
“墨家墨技!”百官不由一愣,纷纷将目光投向最后的墨顿。
不过这一次不用墨顿出面,李世民大手一挥道:“墨家墨技乃是百姓私有秘技,哪怕是朕也无权处置,吐蕃等国的请求无须再提。”
“诺!”令狐德棻了然道。
墨家墨技点石成金的本领早已经得到了朝野的公认,哪怕是一个普通的墨技也能创造出偌大的价值,自然再也没有不识相之人鼓动墨家献出墨技。
随着六部一一表功,任谁都看得出来,大唐的国力蒸蒸日上,形势一片大好。
“启禀陛下,雅州传来捷报,儒家教化之术初见成效,雅州孩童入学,百姓人人以会说官话为荣,百姓向汉之心日增,不出五年雅州定然和中原无疑,百姓知礼仪,再无反叛之心。”孔颖达傲然出列,朗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