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唐

第1008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最近几年,儒家可是被其他百家压的抬不起头,如今终于凭借教化之功扬眉吐气一把,孔颖达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让儒家扬名的机会,特意选在年末大朝会报喜。
“好!”李世民朗声道。
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对于蛮夷之地犹如鸡肋一般,食之有味弃之可惜,征服蛮夷之地,则会让大唐领土扩张,开疆扩土可是每一位帝王的梦想,可是征服之后,如何治理这又是一个难题,屡次反叛更是让中原王朝头疼不已,而儒家的教化之术则是为朝堂开创了治理征服之地的良策,当时让鸡肋变成了美味的鸡腿。
“当然这也少不了墨家的相助。”孔颖达心情大悦,难得的主动为墨家表功。
不少大臣纷纷颔首,不管他们是不是看墨顿顺眼,但是却不能否认墨顿的确是有两把刷子,这两年大唐蒸蒸日上,墨家可以是居功甚伟。
“陛下,臣有本奏!”忽然于志宁出列道。
“请讲!”李世民朗声道。
“启禀陛下,雅州贡桔本是上贡给陛下的贡品,然而墨家村却公然在长安城贩卖,简直是有损皇家威严。”于志宁突然发难道。
“贡桔!”李世民不禁侧首望向最后一排的而墨顿,戏虐道,“墨顿,此事你如何解释。”
墨顿无奈出列道:“回陛下,雅州此地的贡桔并非是一株两株,而是家家户户都有种植,产量相当之多,单单满足皇宫那是绰绰有余,然而剩下的贡桔怎么办?难道要烂在树上,再者,有了墨家嫁接技术,来年雅州之地定然桔林遍地,贡桔产量暴增数倍,就是宫中一日三顿吃贡桔也吃不完。
再说陛下让儒墨两家合作归化僚人三州,如果雅州的贡桔烂在树上,百姓依旧贫困潦倒,到时候,别说百名儒生,就是于大人亲自前往僚州教化恐怕也无济于事。”
“你!……”于志宁气急道。
李世民大手一挥道:“贡桔产量极大,流落到市面上未尝不可,再说朕也不是贪婪之人,岂能独享如此美味,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也,朕这也算是与民同乐。”
李世民看的十分明白,一个贡桔能让僚人三州归化,怎么算都是千值万值。
“陛下英明!”百官纷纷奉承道。
孔颖达也是难得的站在墨顿这边,朗声道:“此事归化僚人三州如此顺利,墨侯的《致富经》可谓是功不可没,一旦僚州富裕,百姓人人会说官话,定然归顺大唐再无反叛。”
“《致富经》!”李世民不由连连点头,贞观九年,李世民最大的收获可并非仅仅是美味的贡桔,还有儒家的归化蛮夷之法,以及墨家的致富之法。
尤其是儒墨两家将归化之法和蛮夷之法精诚合作,简直是无往而不利,原本极为敌视汉人的雅州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而对于中原来说,虽然墨家村的奇迹不可复制,但是只要学了一招半式,那就可以让百姓受益无穷。
尤其是致富经的第一句,要想富先修路,多生孩子多种树更是被奉为经典,就在今年朝廷接收到了请求修建砖路的县城就不下上百,墨顿的之前提出的三纵五横图已经初见雏形。
“对于墨侯的《致富经》微臣有些疑惑,还请墨侯指点。”忽然于志宁昂然道。
看到众人的目光再次集中到自己的身上,墨顿不由一阵苦笑,他这可是端坐在家中,祸从天上降。
“所谓《致富经》不过是小子在墨家村的言论罢了,并非是什么经典著作,也并未必适用于其他村庄。”墨顿云淡风轻道,对于世人追捧的致富经仿佛并不在意。
墨顿却不知道他越是这样的态度,越会激起于志宁的怒火,若是普通人能够写出《致富经》,那恨不得让天下皆知,而墨顿好像根本没有放在心上,这不禁让于志宁妒火中烧。
“子曰,一日三省吾身,墨侯对于曾经的言行不放在心上,却不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天下百姓,如果墨侯如此草率,因此误导了天下百姓,不知道这个责任由谁来担当。”于志宁怒斥道。
朝堂之中顿时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
第九百二十五章 财富创造论
“草率,误导?”墨顿霍然抬头,盯着于志宁道,“《致富经》乃是墨家村成功经验的总结,乃是切实可行的富民之策,怎么在御史大人口中成为误导了。”
于志宁冷笑道:“千古以来,历代王朝都是重农抑商,怎么到了墨侯的嘴里变成了无商不活,更是率先在雅州经商,在雅州价格低廉的贡桔,经过墨家之手暴增数倍,如果天下人人经商,追逐利益,见利忘义,岂不是礼仪败坏,此等风气就是墨家带头所致。”
墨顿冷笑反驳道:“既然于大人认为商人一无是处,何不上奏陛下,禁止天下百姓经商。”
“额!”于志宁顿时被噎住,他虽然赞同重农抑商,若是上奏禁止天下经商,定然会被人笑掉大牙的。
“自古以来重农抑商乃是基于天下物产不丰,百姓衣服食物尚且短缺,重视农业,乃是国之根本,唯有粮食充足,方可社会稳定,历代王朝末年民不聊生,正是百姓吃不饱饭,活不下去引起了社会动乱,这正是在下所说无农不稳。”墨顿朗声道。
百官不由点头,他们可是经历过隋末动乱,自然知道动乱的原因就是百姓活不下去了,这才纷纷揭竿而起。
“至于无工不富,一斗粮食不过三五文,如果磨成面粉,价格则可增加三成,若是做成蛋糕,这可获利数倍;一个鸡蛋不过一文钱,孵化鸡仔价格倍增;一斤铁料不过十文,一斤好钢百文以上,至于贡桔的价格之所以增加数倍,你可知道墨家村从遥远的雅州运到长安城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再加上墨家的保鲜秘技,方可让贡桔新鲜如初,这样的价格也是极为公道,长安城百姓纷纷购买就是明证,所谓工乃是将农产品通过墨技加工,而实现价值翻倍,这就是无工不富的原因,也是墨家村富裕的原因。”墨顿昂然道。
“那所谓无商不活?”于志宁反问道。大唐同样重农抑商,而墨家子的《致富经》则是公开支持商人,他就相看墨顿如何自圆其说。
墨顿昂然不惧道:“商人不事生产,但是却奔波于两地之间,实现互通有无,而如今大唐蒸蒸日上,经过大唐墨技的进步,曲辕犁和农药可以使粮食连年增产,人工孵化技术让鸡鸭鹅遍地,嫁接技术让瓜果遍山漫野。这个时候,种粮食的百姓想要吃肉,养殖鸡鸭的想要吃水果,种果树的想要粮食。这些都需要商人来运送货物互通有无。百姓将多余的收获换成钱财,如此一来,方可让所有人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物质。这就是无商不活,而雅州不产粮食,却盛产贡桔,如果没有商人带去粮食,购买贡桔,恐怕漫山遍野的贡桔烂在树上也无人问津,远在长安城的百姓又如何能够品尝到这等美味。”
百官纷纷点头,虽然大家口中都说重农抑商,但是私底下,哪一家没有暗中经商,否则如何维持在长安城体面的生活。
“天下万民,缺一不可,商人亦是天下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当然也有不少不法商人,囤积居奇,以次充好,这就需要朝廷的监管。”墨顿补充道。
于志宁哈哈一笑道:“墨侯舌战莲花,却无法掩盖一个事实,天下财富不过是一碗水,一人取多,就会有一人取少,所谓墨家村和雅州富裕,不过是取天下之财以肥两地而已。”
于志宁此话一出,立即让不少文官纷纷颔首,自古以来,天下财富一碗水的理论已经成为天下公认。于志宁的理论一出,立即引起了广泛的支持。
墨顿勃然怒斥道:“简直是可笑,天下财富一碗水简直是天大的谬论。财富并非是定量,而是千千万万的大唐百姓创造出来的,否则大唐的赋税连年增加,这些多出钱财是从何而来,难道是朝廷再搜刮百姓而来。”
“墨家子,你莫要信口狂言。”于志宁脸色难堪道,如果是之前年年的赋税大体相同,于志宁此话看似极为正确,然而自从墨家墨技广泛应用之后,大唐的税收连年暴增,立即就让这句话漏洞百出,墨顿一出手就直接命中他的要害。
“下官并非信口胡言,天下财富乃是一碗水,是在短时间内或许如此,然而从长时间来看,天下的财富乃是不断增长的,就拿大唐的赋税来说,每年递增的一成赋税,就是这一年来,大唐百姓辛苦创造出来而财富。”
“这也只是近几年的数据而已,如果诸位再和历代王朝相比,就会发现如今大唐的所拥有的财富将会远超于历代王朝,这些财富又是从哪里来的?”墨顿反问道。
颜师古点了点头出列道:“然也,就拿最为强大的汉武时期来说,其一年的赋税并不足大唐如今的五成。”
“而更远的夏商周,华夏大地更是一片荒芜,而天下百姓修建一座座城池,开拓一块块农田,这些就是百姓创造出来的财富,正是我华夏百姓一代代辛苦的劳作,才有我等如今的富裕的。更别说原本的一亩农田产出不过三担,如今天下农田已经普遍四担,原本的二轮马车,载货量不过千斤,而四轮马车普遍承载三五千斤,所耗的草料相差无几,原本瓜果稀少,嫁接技术可以让瓜果漫山遍野,这些增加的产出于大人不知可否解释一番是从何而来。”墨顿逼视道。
于志宁顿时涨红了脸,讷讷的说不出话来,墨家墨技所带来的增产效果极为显著,这些赤裸裸的数据直接打脸,让他无从辩驳。
墨顿昂然道:“这天下财富一碗水是何等的谬论,财富乃是通过天下万民的双手创造出来,通过一代代积累下来,按照目前的势头,大唐的赋税按照每年一成的速度递增,诸位可以算一下,十年后大唐的赋税会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一番,二十年后会再翻一番,每隔十年翻一番,如果是百年后呢,我大唐的每年的赋税将会达到一个何等的庞大的数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