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唐

第1100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少爷,夫人,小小姐!”紫衣和公孙月看到墨顿三人前来,眼睛一亮连忙迎了上来。
三年的时光,紫衣已经成年,越发的落落大方,而公孙月经常和孩子打交道,更是平添的几分母爱,有着异样的魅力。
“紫衣阿姨,公孙阿姨!”墨莎落落大方道。
墨顿满意的看着幼儿园的一切,点头道:“这三年你们做的不错!”
紫衣二人在墨家村开办了幼儿园,可谓是极为成功,经过三年的成长,幼儿园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只要是墨家村三岁以上的稚童,都选择上幼儿园,而且幼儿园教出来的孩子,和在家中散养的孩子在教养和行为上简直是天差地别,这更让幼儿教育大受欢迎。
紫衣和公孙月开办的幼儿园专门开在墨府所在的坊市,大都是达贵官人,一经开办,其生源自然是源源不断。
“多谢少爷的肯定。”紫衣闻言顿时笑容道。
“好了,以后墨莎就交给你们了。”墨顿挥手道。
公孙月傲然道:“少爷放心!”
她们开办幼儿园的目的就是为了今日墨莎的入学,自然会做得尽善尽美。
“金沙郡主果然聪慧过人,竟然如此懂事,可不比我家的那小子,一直哭闹!”送完墨莎入学之后,一众邻居熟络的和墨顿打着招呼。
“刚刚入学都是如此,过几天小朋友熟悉之后,将会好的。”墨顿一一回应道。
墨顿走了好远之后,只见不少的妇女都向丈夫抱怨道:“都怪你,孩子才三岁,上什么学呀!”
丈夫冷哼道:“女人家头发长见识短,你没有看墨家子和长公主都将女儿送了过去,以墨家子的宠爱女儿的性格,上幼儿园没有好处怎么可能舍得,再说,就算给孩子找一个玩伴,日后孩子和金沙郡主熟识,那也是好处多多,要是我们的儿子和金沙郡主青梅竹马,长大后……”
贵妇顿时眼睛一亮,这才不再反对进学,忽然想起自己丈夫看向公孙月的神情,不由冷哼道:“日后孩子我来接送,你以后就不用来了!”
而在墨家的马车上,长乐公主却说着同样的话。
“啊!”墨顿不由讶然道。
“你没有看公诉月看你的眼神?哼!”长乐公主不悦道。
墨顿不由苦笑,没有想到后世之中,女子不允许丈夫去接孩子的事情竟然会发生在他的身上。
“铁安,掉头去皇宫!”墨顿忽然吩咐道。
“是!少爷!”铁安应声道。
长乐公主讶然道:“去皇宫干嘛?”
“今日乃是工部弹劾李云,为夫自然要为其助阵,正好今日墨莎进学,为夫进宫面圣,你进宫陪陪皇后,岂不是美哉。”墨顿嘿嘿一笑道。
长乐公主不由白了墨顿一眼,却不得不承认,没有孩子在身边,整个人的确是轻松了很多。
马车一路前行,很快到达了皇宫,墨顿跨步迈入皇城,不由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大唐,我墨顿又回来了!”墨顿心中昂然道。
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高山流水遇知音
太极殿中,百官云集,如今大唐四海升平,朝堂的财政日渐富裕,可谓是喜报连连,这三年可以说是李世民最为惬意的三年时光。
这让他轻松的同时,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眼神不由自主的朝着最后方的墨顿飘去,然而墨顿沉默不语,这让李世民不禁微微失望,不禁怀念起当初那个不断折腾的墨家子来,那个时候,虽然他对不停折腾的墨家子又爱又恨,可是却过得异常充实。
“回陛下,如今从汉口长江南岸直通岭南的砖路已经全部修完,至此北上太原,南下岭南已经全线贯通,还请陛下检验!”太极殿下,工部尚书张亮一脸傲然道。
这三年时间,同样也工部最为闪光的三年,随着大唐财政好转,拨付给工部的钱财也是水涨船高,在大量的钱财支持下,一条条砖路铺设而来,各项工程纷纷立项,工部的成绩极为喜人,而作为工部尚书的张亮自然也水涨船高,地位超然,成为朝堂之中炙手可热的红人,屡受李世民的嘉奖。
而且南北砖路畅通,更是和陇海线形成在大唐形成十字形交通,所起的作用可以说催化剂一般,瞬间让大唐交通畅通无阻,商旅不绝,可以预想,今年大唐的赋税定然会再次攀高。
“恭喜陛下!至此,我大唐南北贯通,东西便利,天下一家,实乃是盛世之景呀!”宋国公萧瑀一脸喜色道。
南北砖路的修通,对于江南来说好处颇多,这三年的时间,南方仗着自己优越的自然条件,积极推行江南大开发,夏季运水果,冬季运蔬菜,再加上柔佛水稻推广,和水利作坊的普及,这几年江南之地赚得钵满盆溢,发展日新月异,赋税连年暴增,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当初墨顿所设想的江南大开发的前景几乎都已经实现。
这让宋国公萧瑀的地位在朝堂中更加举足轻重,更是成为江南世家的追捧,成为并不逊色于张亮的存在,至于,其他朝臣相比于其他二人可是逊色良多,再加上墨顿的三年蛰伏,更让二人如日中天。
“好,正是有诸卿共同努力,才有我大唐如此景象,如今天下太平,人人安居乐业,朕替天下百姓多谢诸位爱卿。”李世民心花怒放道,三年的国泰民安,让大唐的繁荣有目共睹,李世民自然也看在眼中,却让他颇为自豪,可惜李渊已经过世,否则定然让父亲看到这一景象。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此乃陛下英明领导之功!”群臣纷纷恭贺道,霎时间,整个朝堂君臣相济,一片和谐。
“启禀陛下,臣还有一事想要陛下圣裁。”工部尚书张亮再次躬身道。
“哦!爱卿尽管明言!”李世民心情畅快,大手一挥道。
“在长安城周围,也有一个堪比南北砖路的超级工程,那就是渭水大桥,渭水大桥乃是长安城的北方门户,地位无可替代,靡费颇多,不可有丝毫的马虎,然而天妒英才,渭水大桥的总工李云身患重病,实在不宜再担此重任,还请陛下另选贤能。”朝堂之中,工部尚书张亮躬身道,同时拿出一叠墨刊,分发给众臣观看。
“总工李云。”
“李春之后,李云!”
“墨家相夫氏一脉的李云。”
一众朝臣眼神一闪,他们看着墨刊上的报道,不禁一阵唏嘘,如此年轻俊杰竟然突然遭此怪病,实在是天妒英才。
李世民不由眼神一闪,顿时记起四年前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和墨刊上的这个坐在轮椅上的消瘦之人重合,不禁微微一叹。
“李云可曾上奏请辞!”李世民忽然问道。
张亮不由一愣道:“回陛下,李云并未请辞,不过据说李云已经不良于行,需要乘坐轮椅方可行动,恐怕已经不适宜总领修建渭水大桥之事。”
张亮说完,众臣纷纷颔首,一个建桥大师无法亲临桥面,那岂不是如同隔靴挠痒,隔岸观火,要是万一出现了差错,让渭水大桥功亏一篑,那对大唐来说可是损失惨重,毕竟渭水大桥的重要性可是众所周知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