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唐

第1101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渭水大桥乃是长安城的北方咽喉,需小心谨慎,臣以为另选贤能为好。”工部主事穷图匕现道。
“陛下,阵前换将可是大忌呀!李总工虽然病重,但是却并未停止修建渭水大桥,更别说李总工之所以得此怪病,也是因为修桥所致,如果此刻将其替换,能不能找到合适的人选还犹未可知,更会让功臣心寒呀!”也有大臣指着墨刊反驳道,毕竟李云这四年间做的不错,让渭水大桥顺利完成进度,更是因此身患怪病,依旧坚持造桥,这让不少大臣心生同情。
李世民不由一阵头疼,渭水大桥乃是新式桥梁,前人从未尝试过,设计图、修建方法都是采用相夫氏一脉的修桥墨技,如果贸然换人,恐怕还真的没有合适的人选,而且他也看到李云为渭水大桥的牺牲,可以说将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渭水大桥上,如果贸然替换,对于李云来说,的确是一件残忍的事情。
“渭水大桥牵涉重大,岂能因掺杂个人私情,相信李匠作也能理解,至于替换人选问题,那更为简单,自从渭水大桥修建,我工部都是时刻关注,新的督造总工工部定然可以选出合适的人选。”工部主事朗声道。
“以我看,阁下是看到渭水大桥即将完工,想要出来摘桃子吧!”忽然一个声音出现在朝堂之中。
众人不由一愣,纷纷转头,却发现出声的正是沉寂三年的墨顿。这三年来,墨顿虽然也屡次上朝,但是并未多发一言,朝堂早已经习以为常了。
工部主事早就知道墨顿会出来阻止,当下应对自如道:“墨侯莫要血口喷人,在下此举一心为公,相信李总工定然会理解,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心血白费。”
墨顿点了点头道:“李总工将全部的心血都倾注渭水大桥,自然不愿意将心血付之流水。”
工部主事不由露出得意的笑容,墨家子乃是渭水大桥的构想者,连他都如此说,那岂不是已经舍弃了李云,而一旁的工部尚书张亮却眉头一皱,以他对墨家子的理解,可知道如此轻易放弃可不是墨家子的风格。
果然,只听墨顿继续道:“所以,李总工决定继续修建渭水大桥,直到完工为止。”
“继续修建!”众臣不由一片哗然,要知道李云已经瘫痪了,连走都走不了,他们虽然敬佩李云的付出,然而却知道让李云继续修建渭水大桥已经不合适了。
“墨侯此言未免太过于狂傲,是在欺我大唐无人么?难道除了李云就已经无人可以修建渭水大桥了。”工部主事勃然大怒道。
墨顿理所当然的点了点头道:“的确如此,整个大唐除了李云恐怕无人能修渭水大桥,就连墨某亲自去修,恐怕也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方可将渭水大桥了如指掌,至于其他人,不是墨某说大话,就是渭水大桥的图纸放在工部大匠作的面前,他们也看不懂。”
刹那间,工部众人顿时脸色一黑,墨顿此话可以说将他们贬低的一无是处,然而他们却无话可说,毕竟墨顿所说的乃是事实。
张亮不得不出列替工部说话道:“我等自然知道李总工乃是最佳人选,然而李总工身患残疾,不良于行,有无药可医,连桥都无法登上,如何主持修桥。”
墨顿微微一笑道:“这并不难,在渭水大桥的东南方,有一座三层高的楼房,乃是修建渭水大桥的总部,墨家村将会紧急将其改造成五层,让李总工居住于最顶楼,再配上墨家专门准备的观星台一般无二的望远镜,足以将整个渭水大桥尽收眼底,一览无遗,李总工哪怕是足不出户,亦可对渭水大桥了如指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众臣心中不由自主的浮现出墨顿的这首诗篇,却没有想到墨家子竟然在此将这首诗运用的淋漓尽致,观星台的望远镜可是可以观察月亮的神器,用来观看渭水大桥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了。
张亮不由冷哼道:“简直是可笑,修桥又岂是登高,李总工就是看得再清,又岂能远在桥上的工人又岂能听到,如何监督建桥进度。”
一众大臣纷纷颔首,张亮所言甚是,哪怕李云站在五层楼上看的再清楚,恐怕也是鞭长莫及,无论传达还是督建总会迟了一步,很容易出现差错。
墨顿早就想到此策,点头道:“所以说,这就需要有一个人来充当李云的左膀右臂,代替李云督造大桥,而恰好,在李云身边正好有这么一个人,从渭水大桥修建开始,他就一直参与,而且居功至伟,除了李云,对渭水大桥最熟悉的恐怕就非他莫属了。”
“他就是算学一脉的祖名君!”墨顿掷地有声道。
“祖名君!”
众人纷纷颔首,在墨刊的报道中,李云修建渭水大桥,精通抛物线的李云可是说是居功至伟,二人都是博学多才,各有所长,成为莫及之交,引为知己。
墨顿昂然道:“李云负责设计和规划,再由祖名君负责传达和督造,二人相互配合,互补长短,定然可以将渭水大桥如期完工,这何尝不是一段伯牙子期的佳话,定然永为后世流传。”
“伯牙子期!”满朝大臣心中一动,他们都是熟读诗书之人,自然对伯牙子期的故事极为熟悉。
相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子期互为知音让多少人为之向往,如今他们却恍然发现,李云和祖名君之事岂不是正是大唐当代的伯牙子期。
二人齐心协力共建渭水大桥,在桥即将建成之时,李云身患残疾,坚持用望远镜督造大桥,而祖名君成为了李云的口舌和手臂,替李云亲身上桥,督造修建,这样的知音岂不是让人甚是羡慕。
李世民不由怦然心动,渭水大桥关系到长安城的北方通道,自然不容有失,越早建成,好处越多,如今李云和祖名君相互配合,既可以发挥二人的才学,又可以让渭水大桥如期完工,岂不是两全其美。
“更重要的是,渭水大桥虽然是超越大唐所有大桥的超级工程,但是对于新式桥梁来说却仅仅是一个新的尝试,未来更加宏伟的黄河大桥,长江大桥更是需要李总工的建桥学问,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如果连李总工连小小的渭水大桥都没有完成,设计动工黄河长江大桥更是无从谈起。”墨顿郑重道。
张亮所说的南北砖路畅通只是虚言而已,在太原到岭南的砖路上,至少还有两个拦路虎,那就是长江和黄河,无论是江南还是北方的货物,一旦到了长江和黄河,都只有采用水运,用船渡运货,可是耽误不少功夫,更是平添了修建黄河和长江大桥的迫切。
刹那间,满朝寂静,墨顿所说的不错,渭水大桥虽然目前来说,乃是大唐第一大桥,然而比渭水更宽,更加复杂的河道多的去,从未来着想,如今看起来宏伟的渭水大桥还真是一个小工程,甚至积累造桥经验的成分多些。
李世民缓缓点头道:“渭水大桥乃是大唐桥梁的新的尝试,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既然李云已经过去一大半了,临阵换将的确是大忌,希望他莫要辜负朕的信任,和祖名君一起为朕谱一首真正的高山流水。”
“多谢陛下信任!”墨顿郑重拱手道。
众人用复杂的目光看着墨顿,顿时明白曾经锋芒毕露的墨家子又回来了,今日一出手,其思路可谓是天马行空,却让人不禁信服。何等困难的局面在他的手中竟然迎刃而解。
“这才是真正墨家子,三年不鸣,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众臣感叹道。
如果墨顿知道众人的心思,定然晒然一笑道:“不!是墨某的女儿已经入学了,终于腾出手了。”
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不受待见的长乐
下了朝堂,墨顿身边明显热络起来,不少大臣看向墨顿的眼神多了几分莫名的意味,相夫氏一脉和墨家村素来不和,而墨顿沉寂三年,竟然为李云破例出手,这让众人不禁记起心目中那个叱咤风云的墨家子。
如今三年时光已过,然而墨家子的风格却没有变,一出手众臣就感觉到曾经的墨家子又回来了。
“墨侯,长公主有请!”墨顿刚刚下朝,庞德就一脸笑眯眯的来到墨顿的身旁。
“诸位告辞了,长乐今日入宫,墨某这就去接她。”墨顿向众臣打着招呼道。
“长公主相请,岂能怠慢,墨侯快去便是。”众臣纷纷道。
墨顿和长乐公主可谓是长安城的夫妻典范,一个是温柔贤惠,更有长安第一美女之称,一个才高八斗,执掌一脉绝学的百家领袖,更让人羡慕的二人情投意合,可谓是珠联璧合。
在庞德的带领下,墨顿来到了立政殿,见到了长乐公主,然而当他看到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脸色不善的样子候,顿时知道他是被长乐公主拉出来顶雷的。
“你们就这么将墨莎一个人丢进了学校,自己倒是落得轻松了。”长孙皇后不悦的看着墨顿和长乐公主。
对于聪明可爱的金沙郡主墨莎,可是深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喜爱,每一次见到墨莎都是十分疼爱,这一次,墨顿和长乐公主入宫,却没有见到外孙女的身影,二人顿时有些不招待见了。
长乐公主顿时心中一虚,不由的私下用手碰碰墨顿,墨顿不由苦笑解释道:“皇后有所不知,幼儿教育在墨家村已经十分成功,但凡上过幼儿园的学童皆受益匪浅,要比六岁直接入学者有颇多优势。”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