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唐

第1388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祖名君闻言顿时露出一丝傲然。
“而墨家一脉想要成就更高,那就更离不开道家外丹一脉炼金之术,道家外丹一脉可是为墨家提炼更多的炼金之法,冶炼秘技,才能将地理一脉发现的矿脉铸成有用的材料供大唐使用。”
长生道长荣辱不惊,面带微笑,唯有揪下来的一撮胡须暴露了他的内心激动。
“医家需要农家为其提供药材,需要墨家为其制药……”
墨顿一一列举百家的关联之处,李世民赫然发现,几乎所有的百家都会和其他百家有或多或少的牵连。
“从诸子百家诞生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今日的格局,一部分百家研究人类社会,感悟人伦道德,人际关系,例如,儒家,史家,法家,小说家,名家,杂家,兵家,纵横家等等。也有一部分百家研究世间万物背后的真理,简称为物理一派,例如墨家,医家,道家外丹一脉,数学一脉,等等;当然还有超脱于外的道家和阴阳家。不过主流的就是这两派,研究人的人文一派和研究万物的物理一派。”
墨顿直言不讳的揭开了诸子百家的本质,让儒墨之争摆到了明处,顿时整个太极殿的气氛极为微妙。
“千年以前,百家争鸣乃是一家之争,以儒墨之争最为激烈,而千年之后,名义上还是儒墨之争,实际上则是文理之争,此乃百家争鸣的第二阶段,是百家的宿命,也是儒墨的宿命,否则百家之学就是再过千年也会毫无寸进,而华夏的发展也同样如此。”墨顿郑重道。
李世民猛然倒吸一口凉气,想起秦朝一统之后看似不断地改朝换代,而实质上并未太大的进步,而第二次百家争鸣近十年,大唐的发展注意堪比上百年的进步。
“如今就是百家争鸣的现状,还请陛下圣裁。”墨顿将所有的问题全盘公开,直接向李世民摊牌。
“按照墨祭酒的意思,这场儒墨之争还不争不行了。”李世民气不打一处来道。
“微臣不敢。”墨顿低头,实则很是坚定,没有百家争鸣,墨家如何复兴,士农工商原本是四民平等,如今工人成了贱籍,医家成了下九流,不进行百家争鸣这些人的地位如何改变。
李世民顿时一阵牙疼,如果他强行下令停止百家争鸣,那大唐日新月异的发展也将会停滞不前,这是李世民怎么也不能接受的。
然而他要是不干预百家争鸣,如今大唐独尊儒术,一旦百家争鸣到了最激烈的时候,矛盾定然会爆发,会引起大动荡。
“其实也有第三种方法,那就是直接过渡到百家争鸣的第三个阶段。”墨顿忽然又提了一句道。
“百家争鸣还会有第三个阶段?”李世民追问道。
“不错,百家争鸣的第三个阶段,那就是百家归一,所有的学子都要兼修百家学说,择其精通的学说而从之,以无数精英的人才来推动百家的发展,当然那个时候也是百家消亡之时,皆是将再无百家之说,只有百家之学。”墨顿一脸肃然道。
“第三阶段,百家归一!”
顿时所有百家之人,不由倒吸一口凉气,百家之人皆一出生就注定会归属于哪个百家,每人都视自己的百家为最大的荣耀,肩负兴盛自己百家的责任,然而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有朝一日,百家竟然会消失。
“当然,再无百家之争,只有百家之学,当然时候,恐怕会以儒学和算学为主,就连墨家也不过是仰仗数学一脉而存在。”墨顿双手一摊道。
祖名君不由一阵愕然,他没有想到墨家竟然将算学一脉推出来挡雷,更没有想到墨家竟然如此看中算学一道。
“万物皆有开始发展灭亡的三阶段,此乃墨家矛盾论的观点,是墨祭酒的一家之言吧!”孔颖达冷笑道。
“阴极阳生,阳极阴生,百家在最强盛之时消亡,也是百家的新生,正合太极八卦,墨祭酒所言非虚。”李淳风稽首道。
孔颖达顿时默然,他乃是儒家的代言人,孔家这一代的领军人物,以他的智慧自然知道墨顿所言非虚,此乃百家最后的宿命,也是百家的未来之道,只是他怎么也不愿意接受儒家最后将会消亡的事实,最后会和其他百家共分天下的现状。
其他百家纷纷窃喜,如今大唐的精英都被儒家所战局,其他百家想要得到人才极为困难,如果能在兼修百家,那其他百家将再也不用担心人才问题。
李世民看着儒家已经态度顿时已经明了大半,当下喝道:“百家归一不过是揠苗助长,朕以为百家争鸣不可操之过急,尔等文理之争仅仅是学术之争,不可引起社会动荡,否则朕定然严惩不贷。”
“臣等明白!”百家众人纷纷低头附和,所谓的百家之争还是依靠世俗皇权才能发展,就连儒家也只能俯首称臣,而且李世民拒绝了百家归一,这让儒家好受了不少。
至此,百家争鸣正式进入第二阶段——文理之争。
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儒墨交恶
文理之争!
谁也没有想到地理一脉的开宗立派的大典竟然成为了百家争鸣的转折点,当文理之争的概念传开之后,哪怕是儒家众人也不得不承认,墨家子总结的极为到位。
儒家和墨家有着天然的分歧,一个追求感性,一个追求理性,一个研究人,一个研究物,并在各自领域中取得不俗的成就,而其他百家同样如此,皆可以分为文理两派。
“难怪两次百家争鸣,为首的都是儒墨两家,这并非巧合,而是宿命。”
“上一次墨家输了,这一次学聪明了,竟然拉拢了物理一派,这一次墨家就是胜不过儒家,也能在百家之中占有一席之地。”
“未虑胜,先虑败,文理乃是天然的对立存在,缺一不可,依我看,这一次百家争鸣,注定是墨家和儒家平分天下,不,是文理平分天下。”
……
长安城百姓议论纷纷,纷纷猜测这一次的百家争鸣的局势,虽然儒家依旧占据绝对的优势,但是大多数人都纷纷猜测,第二次百家争鸣,独尊儒术的格局将不复存在,甚至是出现文理两派平分天下的格局,当然这两派的领军百家注定是儒墨。
“不可能,儒家不可能会败,墨家不过是奇巧淫技罢了,如何能够比得上圣人之道。”更多的儒生不愿意接受这个结果,纷纷叫嚣道。
“奇巧淫技?你在看看你的家中,你的周围,那里没有墨家墨技的踪迹,没有墨家墨技,我大唐将会立即回到茹毛饮血的时代,没有墨家墨技,你连吃穿都成问题,奇巧淫技乃是江湖把式,墨家墨技乃是国之重器。”支持墨家之人反驳道。
一众儒生顿时哑口无言,他们以前痛斥工匠为奇巧淫技,以高高在上的姿态俯视工匠,然而墨家崛起之后,这种说法再也站不住脚跟了,每一次的墨技展都会展出一批让人惊艳的墨技,每一个墨技都让大唐百姓的生活更进一步。
渭水大桥,千斤臂,钢铁,砖路,四轮马车、墨服、羽绒服……上等国家百家大计,下到民生,哪一个都有墨家的影子,不知不觉之中,墨家已经融入了大唐之中,这也是墨家胆敢和儒家摊牌的原因。
孔府之中,儒家众人齐聚,也在分析现在百家争鸣的局势,最后却颓然的发现,墨家的确已经成气候了。
“墨家子太过于狂妄了!以我儒家的实力,要是全力压制墨家,定然要将墨家万劫不复。”于志宁冷哼道。
孔颖达摇了摇头道:“不可,如今的墨家对大唐军方极为重要,相夫氏一脉又在各地兴建大桥,儒家如果操之过急,恐怕就连陛下这一关也过不了,而且如果要将墨家逼急了,可别忘了有高句丽独尊墨术的前车之鉴。”
别说朝廷离不开墨家,就是朝廷狠下心来站在儒家这一边对付墨家,朝廷也承担不起将墨家逼走的责任,虽然墨家承诺只留在大唐,但是也不是你们肆意迫害的理由。
“那怎么办?墨家子的矛盾论即将大成,儒家还有谁能与之抗衡!”于志宁气急败坏道。
“《矛盾论》!”儒家众人听到这个消息,不禁脸色难堪,以他们的见识,自然明白墨家子的矛盾论是何等的惊艳,一旦矛盾论大成,那就标志着墨家墨辩臻至完善,至此,墨家墨辩和墨家墨技不但恢复第一次百家争鸣的盛况,甚至还超越之势。
“好在,墨家信守承诺,已经放弃墨家政治主张。”孔惠索松了一口气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