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爷爷,不是小子驳您面子,小女还在一旁等候,我领份猪肉,再敬您一杯当赔罪。”
“那好吧,下回,定要痛饮几杯。”
“一定一定。”
领了猪肉,敬完酒,和冼耀东他们说了一声,南易就带着南若玢回自己家去了。
昨天已经把事情都说透,就让冼耀东他们和社员们去做沟通。
今天是腊月廿三,北方小年。
民间有谚语,二十三、祭灶关;今天是祭灶神的日子。
灶王爷被认为是引路神,腊月廿三祭灶神是为了送灶王爷上天。
在一周后,就是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爷便会带着一家人在这一年中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
过完年后,其他诸神都会返回天上,只有灶王爷会留在千家万户的厨房里。
南易回到南宅,立马就开始忙活起来,在铁锅里坐上水,让南若玢生火。
他拿出糕点装在高脚盆里,切成四方的豆腐放在盏里,在豆腐上面放上一张契合的红纸,把一根柏叶插在红纸的中间。
打开灶台最边上的铅锅盖,盛出一盏一直保温在锅里的蒸饭。去杂物间拿了香和黄表纸、一对红蜡烛,走回厨房。
“爸爸,水开了。”
“嗯。”
南易应一声,走到厨房里的桌案边,端起案上的一个竹筛,放在灶台上,掀开盖在竹筛上的一块白布,先把六个圆滚滚的汤圆下到锅里,然后又抓起六个呈椭圆,上面还有一条粉凸起如犄角的汤圆下到锅里。
抓起边上的锅铲,轻轻推动下到锅里的汤圆,让它们不要粘锅。
三五下,就停止推动,盖上锅盖。
趁着空档,找出一个黄酒坛打开,倒了一些酒到一个酒壶里。
听着锅里的水噗噗噗的声响,南易就打开锅盖,汤圆已经漂浮在水面上。
用两个碗把汤圆装起来,一个碗里六个。
“若玢,把火退到灰塘里,用草木灰盖上,弄好了就过来。”
“嗯。”
把点心盆、豆腐盏、饭盏、汤圆碗在灶台上正面对着神龛的位置摆开;另起一排,摆上三个酒杯,在酒杯里斟上黄酒;酒杯之间的间隙里摆上三双漆着红漆的筷子。
拿出六根香点上,递给南若玢三根,南易朝着神龛里的灶君拜了拜,又跪下拜了拜。
“若玢,过来,跪下拜拜灶王爷,请他回天上述职的时候,帮你多说几句好话。”
南若玢听话的在稻草把子上跪下,拜了拜,嘴里念念有词,“灶王爷,您去天上帮若玢多说几句好话,等您再回来的时候,记得多带点好吃的。”
听着小丫头的话,南易会心一笑。
差不多的事情,他自己也做过,只是他求的事情更离谱一些。
他是请灶王爷去问下玉帝,看能不能赏他个神仙做,不求大小,只要是仙,“土地”也不嫌弃。
第0032章 年味,磨豆腐
“爸爸,我肚子饿了。”
“桌上有点心,你先吃点垫一垫,灶王爷正在吃饭,不能叨扰他,等他吃好了,会赐给我们吃食。”
“嗯,爸爸,你要不要吃点心?”
“帮我拿点江米条,再拿一包麻酥糖。”
小丫头扑腾扑腾的跑到桌边,先爬到凳子上,拿起热水壶,先倒了两杯茶,打开一个个糕点的包装纸,从每个里面都抓一点塞到自己的口袋里,又把糕点包好。
先把两杯茶放在另一张凳子上,这才从凳子上蹦下来,捧着两杯茶走回南易身边,“爸爸,给你。”
“嗯,乖了。”
南易接过茶杯放在一边的矮凳上,从边上的水桶里捞出两块笋干,夹在一条一米多长,其中四十公分左右被劈成两半的毛竹中间。
笋干只露出一公分多在毛竹的外面,然后在两半的那头用一根绳子扎紧。把毛竹一头戳在地上,另一头用胸口抵住,手里拿着一个小巧的刨子,一下一下的在笋干上面刨着。
笋干被刨成和涮羊肉差不多的薄片从毛竹上掉落,正好掉进下面接着的一个木盆里面。
等露出毛竹的笋干刨完,解开毛竹上的绳子,把笋干往外推一点,绑紧,接着刨。
刨出来的薄片就叫箓笋,炒过以后,味道很好,和用菜刀切出来的笋片,完全是两种不一样的味道。
第一次吃的人只会觉得好吃,根本不会联想到箓笋其实也是竹笋做的。
刨箓笋是水磨工夫,还要具备一定的技巧,不然刨出来的箓笋厚薄不一,口感不会太好。
小丫头吃几口江米条,又吃一块芙蓉糕,端起茶杯喝一口,吧唧一下嘴,然后接着吃其他点心。
小眼睛跟随着南易手里的刨子游移,仿佛充满了兴趣。
“爸爸,你累不累,让我试试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