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勇于尝试是好事,可也要量力而行,刨箓笋看着简单,其实也需要技巧,你人还太小,施展不开。”
“哦,是这样吗?”
“就是这样,点心少吃点,都是甜的,会蛀牙。”
“可我还没吃饱。”
“那就去拿点炒米吃。”
“爸爸,炒米不加糖不好吃。”
“鬼机灵,你还挑上食了,算了,现在过节,我就开恩让你继续吃点心。”
“嘻嘻嘻,爸爸,你真好。”
小丫头嬉笑一声,继续吃着点心。
箓笋刨好,南易寻思时间也差不多,灶王爷该享受完他的贡品。
把东西收拾起来,走到灶台前,端起一碗酒撒在地上,朝灶君又拜了拜,就把剩下的两杯酒倒回酒壶,把其他祭品收到食盒里,独留下两碗汤圆。
“一共十二个汤圆,六个甜的,六个咸的,你要几个甜几个咸?”
“两个甜的,一个咸的。”南若玢想了一下说道。
“拿去。”
南易把两个碗的汤圆倒了倒,把其中一碗少的递给南若玢。
咕嘟嘟,两人把汤圆吃掉,南易的肚子也有七分饱了。等会,他就要把旧灶君像给请下来,等除夕那天,再请一张新的进神龛。
二十四,扫尘日。
一大一小两个人把整个宅子都收拾了一遍,把该拆洗的都洗掉。
二十五,磨豆腐。
今天是玉帝听完灶王爷汇报后,来人间微服私访的日子。
为了帮着灶王爷一起瞒上,各家各户就会吃豆腐渣,来表明自己的勤俭节约。
天还没亮,南易就把南若玢给叫醒。
昨天就泡下的豆子已经发胀,水分充足,可以上磨了。
拎着豆子上大队的磨坊,南易自己推磨,南若玢负责添豆子,个把小时就把豆子磨成白白的糊糊状。
拎着桶回家,先用纱布做的口袋把白糊糊过滤一遍,留在纱布袋里面的是豆腐渣,流出去的就是豆腐水。
灶台的大铁锅里坐上八分满的一锅水,烧到水开,把过滤好的水倒到锅里。
慢慢搅拌,让它受热均匀。
随着时间推移,锅里的水变成乳白色,等锅里的水再次噗噗的沸腾,南易拿出一个碗,在碗里搁上一点豉油和葱花,从锅里舀出豆浆。
“拿去喝。”
坐在那里烧火的南若玢接过碗,吹了吹就喝了一口,“太好喝了,爸爸,比京城的豆浆好喝。”
“那当然了,外面卖的,兑水兑的多,怎么有爸爸做的精细。”
说着,南易又打开一个坛子,从坛子里倒了一点看起来有点浑浊的汁水到一个碗里,差不多了,就止住。
抓着碗,把里面的汁水一点点的往锅里倒,一边倒一边搅动。
随着汁水倒进锅里,豆浆就开始凝结,变成一坨坨的豆花,也就是豆腐脑了。
这时,南易才给自己舀了一碗豆花,什么也不加,直接就喝起来。
“嗯,就是这个味道!”南易舒爽的叫起来。
“爸爸,很好喝?”
小丫头已经把豆浆喝完,又惦记上豆花。
“对你来说肯定不好喝,味道和豆汁有点接近。”
点过盐卤的豆花味道稍微有点冲,偏酸,没有豆浆那么纯粹。
外面卖的豆花如果是用盐卤点的,因为不是为了得到最终的豆腐,盐卤会很少,喝起来就不会有酸味。
酸味,其实是一种错觉,更准确的说,应该是苦味。
“咦,可惜了,多好的一锅豆浆。”
“人小鬼大,退几根木头出来,火可以小一点了。”
“哦。”
火变小,锅里的脂肪和蛋白质开始上浮,然后慢慢凝结。
凝结而成的就是腐衣。
南易拿出事先已经清理过的一根稻草从腐衣下面穿过,拎着稻草的两头,一片腐衣就被他提出锅,挂在事先拉好的一根绳子上。
一直挑了十几片,锅里才不再凝结出腐衣。这也到了该起锅的时候,不然就烧得太老了。
用几张凳子搭起一个简单的架子,让南若玢用手撑着一个用纱布做成的大口袋。南易用水瓢一勺勺的把豆花舀到纱布口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