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

第2689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行至山顶,拿刀刮一刮下身的泥,随后,南易拿出望远镜四下观察。
苗小兰也没闲着,找了一处看着还算干净的积水,拿一个瓶子装了半瓶水存放好,随即又拿出一个瓶子用渗透过滤法装了半瓶子水,加入净水片摇了摇,然后静置一边,等其慢慢沉淀。
观察了一阵,南易挑了一颗马唐连根拔起,捻了一撮带出的泥用舌头舔了舔,泥腥味不重,也没有农田肥沃之土的特有滂臭味,土地有点贫瘠。
取了点土样,又把马唐沾着的泥抖干净,折了一段草根和草茎先后放到嘴里嚼了嚼,细细品尝蕴含的苦味。
做完这些,南易又取出工兵铲拧成锄头状,挑了一片草比较茂密地位,在附近东锄一下,西铲一下,折腾了好一会,也没有见到他想见的蚯蚓,倒是挖到一个高加索黑蚁的窝。
见到蚂蚁,南易不再东一下西一下,改而往下挖掘,好一通挖,掘进将近一米,才挖出一块他想要的石灰岩,刀铲合作从大石头上敲下一块石芯,捧在手里观察了一会,随后用舌尖轻触。
“呸呸呸。”
吐掉舌尖上沾惹的泥,南易略带失望地看着石芯上的湿印,闲着的手从胸前摸出一个特制的机械计时器,揿一下开关,时间开始走动。
这是南易从闯海人乐队成员秦献锰那里学到的土办法,是他家老头子在几十年的地质勘探工作中总结出来的。
湿印很快消失,说明石头颗粒结构粗,地下含水量比较丰富;湿印消失得慢,说明颗粒结构致密,含水量相对少一些;同时,含泥量比较多时会粘舌头,说明含水量极少。
南易的取样不够严谨,不能准确的反映出当地的地下水情况,不过他也不需要太过严谨的结果,只要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即可。
一路走来,他已经通过土壤颜色、耕作层深浅、土壤适耕性、淀浆及裂纹、植物种类、动物种类等多种方式判断当地土地的肥瘦,整体情况不算乐观,但也不悲观。
“先生,水有点苦又有点咸。”尝过净化之后的水,苗小兰来到南易身前汇报。
“给我。”南易从苗小兰手里接过水瓶,呷了一小口,细细品味,“还行,不算太硬。”
苗小兰提醒道:“这是雨水,不是地下水。”
“我知道,苦水变甘技术上不是很难,难就难在成本高。”南易仰头望天,“天上还飘着乌云,一会还要下雨,等进村后找几个老人问一问过去几十年的降雨情况,只要降雨量凑合,我在这里的投资应该还能赚一点。”
“先生,在农村做事的成败主要看人。”
南易收回仰着的头,看向苗小兰,笑道:“要说对农村的了解,我比大部分人更深,也更全面,农民的淳朴和劣根性我都懂。来之前,我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希望给我的更多是淳朴的一面吧。走了,下一个山头找个地方安营扎寨。”
路太泥泞,也不是落荒而逃,南易两人没必要拼命赶路,37公里,两人打算用两天时间走完。
继续赶路,两人花了两个多小时来到另一个山头,寻了一片平坦不会遭雷劈的空地,清出一块扎好帐篷打下地钉,拿出户外炊具,做一点简单的热食。
在户外,保存身体热量非常重要,无论是卡路里还是冷热的热,能有热食吃,绝不吃凉的。
第1200章 娃娃鱼
所谓的热食只是简单的焖点米饭和一点速食菜、脱水蔬菜煮的汤,稍奢侈的就是两个放在火堆里煨的玉米棒子,奢侈不在食物本身,而是生火的干草难找,两个人翻了半个山头,才勉强搜罗一点回来。
一切就绪,两人坐在防潮垫上边吃边聊。
“先生,我有个亲戚想养娃娃鱼,他说娃娃鱼已经卖到两千一斤,一条就能赚上万块。”
“你亲戚有点家底?”南易嘴里说着,手里把掏了一半的腌鹅蛋递给苗小兰,又从对方手里接过已经切好的香肠。
“没什么钱的,他找我就是要借钱,说是养殖娃娃鱼要不少钱。”
“这样啊,你亲戚以前做过养殖吗?”
“没有,他只开过砖瓦厂,红火过几年,后来砖窑坍塌压死了三个人,把赚的钱都赔进去了。”
南易迟疑了一下,说道:“那你有点麻烦,养殖娃娃鱼投入有点大,一条鱼苗将近一千块,养殖的地方有讲究,要找阴暗有活水的地方,水质还要够好,水质差一点就要大量用药。
这么说吧,把一条娃娃鱼养到适合出栏的三四斤重,起码需要三年时间,杂七杂八加起来,再把养殖基地建设的钱一分摊,一条鱼养殖成本大概要在两千块钱以上,养的多成本可以压下来一点,但是那样投入就更大。
按现在市场上的价格,要是能养活养好,肯定是能赚钱的,而且是爆赚,平均一年赚上百万不会太难,不过……”
“?”
苗小兰等着南易的转折。
“对娃娃鱼其实我很了解,不仅了解育苗、养殖的技术,也了解它的市场变化,垦殖集团从1985年就开始养这个玩意,那个时候市场上已经卖到三百块钱一斤,因为没什么人养,都靠人去山上抓。
到了1988年,因为抓得太狠,差点把娃娃鱼搞灭绝了,国家就把它列入二级保护动物,越保护,就越是金贵,到年底的时候,娃娃鱼的价格飙到上千。
从那年一直到1995年,垦殖集团都控制着娃娃鱼的出货量和出货渠道,只把有限的娃娃鱼卖给几个固定的买家,而买家拿到货就偷偷拿到黑市当成野生的卖,出货量控制得好,不仅价格最高的时候卖到三千块钱一斤,还不愁卖,饭店想要订货要提前下定金,还得托关系,不然不卖给他。”
南易吃了点东西,接着说道:“过了1995年,市场就不太行了,91年、92年有人已经盯上娃娃鱼养殖,他们养的娃娃鱼正好在1996年出栏。也是从那一年开始,就不太讲究养殖和野生的说道,垦殖集团不再控制渠道,只是控制每年出栏的数量。
娃娃鱼养殖虽然每年给垦殖集团带去过千万的纯利润,但是这个项目在集团内部并不受重视,一直处在随时要砍掉的状态,去年七月份,这个项目已经决定要在2009年下半年最后一批存鱼出栏后砍掉,只保留鱼苗项目。
而且,我要告诉你,育苗项目随时会卖掉,只要有买家愿意出高价,技术连同育苗基地一起卖。”
“娃娃鱼的价格随时会跌?”
“是的。”南易肯定地点点头,“之前娃娃鱼的鱼苗贵是因为育苗成本高,现在技术已经突破了,成本被压到极低,只是对外秘而不宣。而且新一代的鱼苗经过改良,对养殖环境没有以前高,也容易养活,养殖成本无形中降低。
上上个月,农业频道的《发财经》栏目播出了一期那谁养娃娃鱼一波四折,好像是黔省的一个房地产老板,最早的时候是养鳖的,九六九七年那会,鳖不是能卖到两三百一斤嘛,被他赶到了好时候,三年时间就赚了一千多万。
现在这么大一个老板又来养娃娃鱼了,节目里还说前年一家日本公司曾多次和他联系,要买他的娃娃鱼,并且承诺每年可以销掉30万公斤。”
南易敲了敲手里的饭勺,义愤填膺道:“简直就是胡扯,日本那边要是一年能销掉300吨,垦殖集团早就杀过去,这种好事还轮得到他。
就是一个卖苗的,不知道花了多少钱上了栏目,纯粹是打了一个广告,有这样的人冒出来,最多再养上两茬,到2013年,娃娃鱼的价格就该暴跌了。
这会入坑,第一茬能吃到甜头,到了第二茬,心肯定会变狂,砸钱扩大规模,想着狠狠赚上一大笔,正好,有这样想法肯定不会只有一两个,到时候大批娃娃鱼出栏上市。”
南易手上做了一个爆炸的动作,“这就是我说你有麻烦的原因,不借吧,不近人情,亲戚可能变生分;借吧,你亲戚很可能血本无归,未必有能力把钱还给你。”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