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在马海龙的满脑袋浆糊中,借了村里的三轮农用机,一路黑烟突到县城,找了个地方好好搓了一个澡,又在县城里修整了一天,顺便跑了建筑队、沙场、建材批发点,了解了各种价格,心里估算出水泥路需要的预算。
晚上往KTV一钻,叫了几个公主,坐了仨小时,愉快地玩着小蜜蜂的同时,把县城的地头蛇,特别是搞工程的地头蛇给打听清楚。
穷山恶水出刁民,越是落后封闭的地方,做起事来更是肆无忌惮,37公里的水泥路不算是小工程,先狮子大开口,后豆腐渣应付,一来一回,利润还是挺可观的。
小村经济是南易的求道成圣之路,谁来阻碍都不轻饶,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拳打人民名义,脚踢黑冰狂飙。
在县城待了两天,南易把该了解的都了解了,在街上买了一车吃的用的,回到一爿店,把其中的大部分给村里的五保户。
马海龙听到动静赶了过来,南易分完东西,拉着马海龙上了山头。
在山上,南易把在县城买的一包精海洋递给了马海龙,“马书记,前面几天是不是没看懂我在干什么?”
经过一番推迟,马海龙把烟收下,复又从自己兜里掏出一包廉价的软黄兰,磕出一根点上,深吸一口才说道:“南教授,说实话,我看懂了一点,但没全懂,你是不是想在一爿店搞种植?”
南易淡笑,“其中一个打算吧。”
马海龙萧索的说道:“我没当上村书记的时候就想过搞种植,市里刘书记自从上任之后,一直在抓特色种植,拨款、贷款都有扶持,可是一爿店缺水,除了洋芋蛋儿,其他的很难种活。”
“水是问题,但不是大问题,一爿店有一眼泉,说明地下有水,只要往下面打六十米就会出水。”南易指了指西北方向,“那里,地下水应该是最丰富的,地底下至少有一条水脉,按照地形来看,也是一个天然的蓄水沟,只要在两座山之间建一道大坝,灌溉、发电、吃水都能解决。
有了水就能种树,在所有的山头种上速生林,水杉、红杉、杨柳、泡桐、落叶松,再撒上灌木和草的种子,不出三年,目之所及都会变成郁郁葱葱。
有了树就能蓄水,我跟村里的老人聊过,一爿店的降雨量其实不算少,只是因为土壤结构和地形的关系,水很快会流走渗透到地底下,很难留住。”
南易又指向东南面,“按照地形和以往的降雨角度来看,那里是最容易形成小溪的,那一片多种草少种树,引进一些马鹿和白臀鹿放养在那里,到时候风景一定会非常优美。
边上再种上虞美人、三色堇、大滨菊,春夏秋三季都可以看到花海,风景美,自然就会吸引游客过来,游客只要来,免不了要吃饭买点土特产,村里可以增加收入,而且,一爿店出名了,种植的农作物也容易形成品牌。”
南易接着又指向正南面的山谷处,“那里以后叫药王谷,把村里所有的族谱都找出来往前翻,看看能不能翻出一个神医的祖先来,不是神医也行,只要是个大夫。
翻不出来就现编,把县志借回来,查查哪个名医说不清楚籍贯事迹的,请回来当祖宗。
我已经看过,药王谷适合种当归和党参,当归用途广泛,药性甘、辛、温,补血的方子里基本都会开它,只要种得好,根本不愁卖。愁卖也没关系,我有认识人,开口求一句,总能卖掉的。
山麓那里可以建一个药王观,先找人按照残垣断壁的古迹建……”
南易洋洋洒洒地把他对一爿店的规划都说了出来,把马海龙听的那叫一个两眼放光,向往了一会“好日子”,他又回到了现实。
“南教授,要按照你说的做,需要很多钱。”
“钱不是问题,你也知道,这次我是带着钱来的。”南易看向马海龙的脸,“严格说起来,我不是过来扶贫的,我出钱,村里的村民出力,我们一起改变一爿店的落后面貌。
等一爿店的日子变好,我要收回花在这里的钱,而且是连本带利,接下去我还要去二爿店、三爿店……国内的贫困村还有不少,在有限的时间里,我想让更多的贫困村脱贫致富。
邓公曾经说过,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1977年,我主动成为一名知青,响应号召,深入农村,去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那时候我还年少,除了有把子蛮力可以干农活,其他的什么也干不了。
所以,恢复高考后,我考进大学深造,毕业之后又辗转去了国外,一边在国外工作,一边做生意,一边继续学习国外先进的经济理论和实践。
用了十几年,我成了先富起来的那一拨人,不愁吃穿,也没什么后顾之忧,现在,我回到农村,准备用我学到的知识,来履行我应尽的义务,我要把一爿店建设成西北江南。”
南易的话,令马海龙肃然起敬。
第1202章 奇迹创造中
南易已经交底,目的相当之明确,就是要改变一爿店的落后面貌。在这个目标没有达成之前,在钱还没洒下来之前,马海龙没有去纠结扶贫和投资之间的区别,还没到那一步,即使会发生冲突,也不在此刻。
马海龙现在要做的是绑住南易,让他把嘴里说的一一实现。
和南易聊完之后,他就召集全体在家的村民开了一个告知会,同时也是动员大会,西北江南战役要打响,大家都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南易只是在会议上出现了一下,很快就躲进大会堂构思“一爿集团”的章程。
种植、养殖、农家乐、旅游、电商,关于一爿店,南易有系统的规划,三年打基础,一年攻坚,到2011年,他要实现一爿店人均年收入五万元,到2012年的年初,他要总计从这里抽走400万。
只要第一年一爿店按照他的设想往前走,明年的下半年,他就会物色下一个要改变的村子,然后就是组建团队,他只要张张嘴指手画脚,具体的事情交给学生去干。
做好章程,南易找马海龙沟通,然后和整个村委会沟通,继而面向全体村民讲解他的方案,一如当年在文昌围的做法,掰开揉碎说得非常之细致,让每个村民都清楚自己的义务与权益,清楚他们将来的分红计算和领取方式,以及从未有利益之时就立下一切公开的规矩。
在将来,除了实在不能公开的秘密,集团的账目和工作规划,一切的一切,每个村民都有知情权,包括领导层的分红为什么能拿得更多,一条一条都要罗列出来,可以不主动公告天下,但面对村民的询问要言之有物。
南易有丰富的经验,知道他现在所立的一些规矩,其中的大部分在他离开之后会被废除丢弃,但该做的还是要做,他只希望好的东西多少能传承一点下去。
上水利局申请取水许可证,请打井队进村打井,当一爿店走出第一步时,南易从南陈村种地佬里叫过来一个不方和一个欠电,名义上让他们过来积累农业项目运作经验,实际上就是过来义务种树。
六月不是种树的好季节,但按照往年的经验,六月到九月是一爿店地区降雨比较多的时期,抢在下一次下雨之前,一爿店必须先种下一个山头。
南易带上村里的一个年轻人和一个白内障有点严重的五保户出山,上育苗的商人那里,先用采购量压价,再让五保户哭穷卖惨,辗转跑了好几家,终于遇到一个脸皮比较薄又良心未泯的,给打了一个狠折。
尽管如此,南易第一期也只拿了一千棵树苗,而且自告奋勇给育苗商人打白工,一起跟着去苗圃挖树苗,亲眼看着每一棵树苗从土里刨出来,确保交接之前没有一棵死苗,也没有什么猫腻。
在挖苗时,还不忘观察苗圃里的土,且偷偷地尝了尝,临了,还顺了一点土样。
树苗运回一爿店,第一时间就召集村里人种了下去,观察一周,只有两棵没有存活,证明了南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接着去买第二期的树苗,南易还是延续第一次的操作,一点都没有放松。
他继续他的小人之心,因为他知道钓鱼之前都要打窝下饵。
第二期买了三千棵,种下之后,不急着第三期,改撒草籽和种灌木……
村民去了山上忙活,南易却坐在新打的食用机井旁,捧着笔记本电脑,研究着淡水研究所的内部资料。
新打出来的水要比村里之前的一眼泉口感要好一点,但依然带着咸苦味,用化学药剂中和的办法不可取,需要采用一种成本比较低的渗透过滤法。